一国两号是两岸统一的通行证
2012-12-3 浏览次数:409 易秋野
胡主席08年12月31日“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话,把文统的条件放宽到了极致,可以说是情真意切,仁至义尽了。如果台湾方面不做出积极适当而又及时的因应,坐失历史的机遇,恐怕难免掉进武统的火坑,重演民族的悲剧。
两岸和平统一的方针,是三十年前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来的。其具体方式是“一国两制”。三十年过去了,尚未达到设计者的目的。却正打歪着,在港澳派上了用场。实践证明,这一设想并不十分对台湾人民的胃口。有没有促进两岸统一进程的其它办法? 有。这就是“一国两号”--- 一个国家,两个国号。
一。一国两号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而建立的共和国。至今已有98年的历史。1937年,它正式对日宣战。通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美国一道接受了日本投降。此后参与联合国组建,理所当然地成为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71年以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它保持外交关系。1979年美国与之断交后,邦交国家剧减,目前还有23个国家只承认它而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是后起之秀。它的历史比中华民国晚了38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于1949年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讨好苏联老大哥,承认了外蒙古独立。让中华版图由海棠叶变成了大公鸡。1971年之前,虽然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但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主要西方国家都不承认它的合法性。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共同存在了60年,但至今没有相互承认。只是马总统最近提出过“互不否认”,不过没得到大陆的正面回应。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核心也是“一中”,只是“各表”罢了。但无法否认的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国号,已成为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
二。 一国两号符合“九二共识”的基本原则
虽然“九二共识”没有形诸文字,但两岸都知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一口头承诺。按照大陆的表述,这个中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按照台湾的表述,这个中国叫做中华民国。这不就是一国两号,各喊各叫吗? 再谈“一国两号”岂不多此一举 ?
答曰: 不但不是多此一举,而且唯此一举,才能让“九二共识”落到实处,变得理直气壮,不再当偷来的锣鼓,而成为促统的号角,堂而皇之地跃然纸上,两岸共遵之,全球共效之。
一个国家,两个国号,并非本人首创。商朝又称殷朝。不列颠又叫英国。一国两号的事,古今中外都有先例。
谁都知道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又名孙文和孙逸仙;统治中华民国48年之久的蒋介石又名蒋中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首毛泽东先生又叫毛润之,曾用名李德胜(连姓都改了),小时候还叫十三伢仔。这些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叱咤风云的伟人,丝毫不因为他们有几个名字而减少他们的伟大。难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两个国号就会有所缩水吗?
承认了一个国家,两个国号的事实,两岸就不是“互不否认”了,而是“相互承认”了。在签署协议时,两个国号可同时出现在一份文件上。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在国际事务中,是否也可照此办理?
三.一国两号让两岸统一水到渠成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九二共识”没有文字依据可查,因为外国人不十分清楚中国现代史。如果在国际事务中照搬“一国两号”很难翻译和解释个中就里,容易造成“两个中国”的印象。那么因为”内外有别”,就让“一国两号”在国际事务中卡壳吗?
别急。只要稍加变通,照样畅行无阻。胡主席最近指出:“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就明确了二者的平等地位,等于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一大部分而已。这就给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变通“一国两号”的尚方宝剑。如果台湾要当世卫组织的观察员,不妨就以“中华台北”或“中国台湾”的名义加入。如果今后两岸加入新的国际组织,两岸应分别以“中华北京”(Chinese Beijing)或“中国大陆”(Mainland,China),和“中华台北”(Chinese Taibei)或“中国台湾”(Taiwan,China)同时加入。其实,如果大陆有足够的自信和大度,双方应以上述名义共存于任何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但在联合国,大陆应保持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为它毕竟是中国的一大部分。
果能如此,实乃中华民族之大幸。台独理所当然毫无立足之地了。
解决了国号之争,理顺了国际关系,两岸就可名正言顺地开展和平竞争,优势互补,共存共荣。大陆不失时机地下好统一棋,台湾见缝插针地打好民主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国两号会变成一国一号,一国两制会变成一国良制。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就不会只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