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3 j5 t& f8 V/ f; Q然而现在,耗费那么多钱,供养那么多学会协会,却没有出现一个堪与李杜苏辛比肩的大家,也没有多少可以流传的经典之作,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些与诗坛乱象不无关系,简述如下:5 ~: k3 G1 p. Q2 K+ v* G
- z/ W; i5 f& @! j) O' S 8 p, }/ v: U, y; u7 I- G, \3 k" y. d# C: o* L
一、自立山头,排除异己+ Z) X* q7 a; o2 i4 d; B
: O! h7 `( a6 P3 d6 v4 y
有人凭自己的小名气,创办个诗社、诗群一类的组织。进我的圈子就得听我的,我写的诗就是最好的,谁说不好就滚出我的圈子。格律知识方面也是一样,我说的不对也是对,有不同意见请离开。各项规章制度也是我订的,不遵守的都要请出去。我看谁不顺眼,就把谁请出去。尤其是一些诗阀词霸,拉帮结伙,动辄说我的徒子徒孙如何如何,呼风唤雨,颐指气使,俨然成了傲视苍生的盖世英雄。5 Z* D/ I" T' \; W# d
( V8 t! n( j: A - B- v, x* {7 H1 \6 c# F h- @2 ]3 q; j
在此种风气浸淫下,本来就小众化的诗词界,形成了一个更小的圈子---山头,山头上一众人等以老大为中心,互相吹喇叭抬轿子,你吹捧我我吹捧你,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用掌控资源的优势,上头条,评大奖,把圈内的作品都装潢成传世精品,实则如一团烟花,一爆即散,留不下一丝影迹。) s& t. R6 y* P' Y
Y3 B* B9 s0 k
7 M3 S; d4 f8 w1 D" Q
+ g8 f" X/ S! d; ^3 K$ }1 K! s二、开班讲课,大肆捞钱" h$ j% j! Q! d V2 T& a
9 p7 |7 U1 A4 _) t
原本高雅清纯的诗词事业形成一桩买卖,一条产业链。有些人浪得虚名后,就要变现,反正当前有的是刚刚入门或尚未入门的诗词爱好者,遍地都是人矿、韭菜。一时间,刊物和诗群里的高研班、提升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还有什么采风、开会等活动,摸透了初学者的心理,大肆敛财。还有在网上开直播、发视频的。岂不知写诗一半靠先天悟性,一半靠后天读书,长期积累,水到渠成,没听说过从古至今哪个诗词大家资质平平却靠参加某培训班或拜了某大师修成正果。《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无非就是圈定若干名家名作,让她去读去背。时或从网络里见到一些所谓名家的招生广告,只是对很少的习作修改点评而已,却要交巨额学费。多少年下来,他们培养出一个像香菱一样的高徒了吗? " ]+ [8 _+ V& @3 L3 A9 T% _; T* Q , r' Y2 p2 `+ ~ { / W4 x* S. j! k + o/ u" m# j- I三、逆向淘汰,优败劣胜- c F, m* H2 ~& { e" B' f5 ?
F& [& G. k3 C7 n- f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诗词没有量化的客观标准,大多根据作者的社会地位分出高下,因此许多人削尖脑袋攀龙附凤往上爬,只要混出名气来,写出的歪瓜裂枣立马成了香饽饽,从此以大家自居,吃瓜群众也纷纷拜倒在偶象脚下,把他视为当代翘楚,磕头拜师,献上不菲的束脩。其实写诗不像木匠瓦匠理发匠一样,它不是一门技术,不是一项职业,它只是一种爱好,一种才艺,和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跳舞一样,没必要自以为高人一等,不可一世。1 W/ |& z' M) `2 Y
2 y; [$ E3 ]/ O N- ^$ i$ _' m. F3 J) x* L \; B& e
0 E1 F* D! u7 X
四、因循守旧,打压新韵# e8 a8 |4 I7 w- X* A- e8 _! [
9 q) i% D7 I" b* ~- I8 J有的刊物、诗群不收新韵作品;有的诗词大赛,更是明确标出只收平水韵;学会诗社办的培训班清一色平水韵讲师,只教平水韵。诗词韵律应该跟上时代发展,当今全世界凡有华人处都讲普通话。平水韵和普通话的差别很大,用平水韵写诗,用普通话来读,就不押韵了,读着别扭。可是诗词界,却压制新韵,打击新韵,甚至有一位教授大放厥词,说用新韵写的诗根本不叫诗。还有一批专家私下串联,打算联名写信给权威部门,要求取缔新韵。自从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公布了中华新韵表,当代诗词就开始了双轨制,平水韵和新韵一视同仁。倡导新韵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优秀诗人,这是大家有目共赌的。这股反新韵的歪风如果不刹住,当代诗词就很难吐故纳新,健康发展。0 u# ]4 U ~5 S' B0 T& w
4 r, B: J. S S3 K1 {6 [; e
# ~! O6 _ X1 n6 q+ F3 o0 ?' Z; y& T. }% ?# t* P
五、为求发表,不择手段4 h$ G4 P9 A5 }$ D0 P* f% i
& L: W k# v- t
作品得到圈内认可,在报纸、刊物上发表作品是重要依据。这里面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好作品如遇到好编辑,直接发表,那是幸运,遗憾的是这种幸运在当今很难遇到。许多作者为了争取到发表机会,拉关系、拜门头、拜大咖门下交学费(实则变相行贿),手段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甚至美女陪睡的消息也不时在坊间流传,大大败坏了报刊本来已经所剩无几的声誉,令人痛心。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作者不屑跟风,坚持操守,不甘自轻自贱,致使好的作品长期被冷落,被埋没,很难问世供读者欣赏。有些编者把公共资源当作自留地,培植亲信,谋财谋色,他们成了当代诗词发展的最大拦路虎,绊脚石。个别抄袭剽窃者,只要向编辑输送利益,即使遭到举报也不受惩处,照常继续发表劣作,污人眼球。: U9 k' e& M/ {' _! B, X9 j
) Z0 T7 q3 l I! m9 n( q* j! h2 p 4 c* h/ j2 ^/ O$ C G+ T % S8 ~5 r1 c) E六、心无悲悯,回避现实 $ @2 R! Y( L7 N6 |& p) {7 @. r & U% V+ J) \. G3 H( E+ U; V文学作品,包括诗词,当然可以把歌颂自然,歌颂爱情、亲情、友情,个人的闲情逸致作为主题。但是,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匡正时弊,激浊扬清,为底层大众争取权利。而太多诗人没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没有悲悯情怀,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处境置若罔闻,漠不关心。甚至有些人,嘲笑那些针砭时弊、悲悯苍生的诗人,讥讽他们生活在底层,一出口就是“负能量”。古人把诗的作用归纳为“兴观群怨”,而"怨”就是诉说不平,抒发块垒,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记录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要求生活在底层的作者,一如志得意满的既得利益者一样,写安富尊荣的生活,这厚道吗?他们没有亲身体验怎么能写出?只好干脆封笔,让发难者耳根清净。, O8 Q) ~2 u1 i9 U8 f/ c
2 V9 \2 y% ]; f+ H9 S% y. D7 v
7 l$ g7 S3 p) B& ^, p. g/ T/ {$ i' }# \* G" T; `* T$ a8 ~
七、玩弄技巧,竟成潮流) E, |$ y' \) c( m, u s# B
! T5 N0 x, ~. [- G! N当前有一股风气,远离现实生活,不接地气,一味玩些通感,借喻的小花活,或者仙风道骨,云端美人。写出来确也玲珑别致、摇曳生姿,吸人眼球。由于引领风气者大多对诗词的优劣、取舍、生杀有一锤定音的权威,于是一花独放一家独尊,被众多作者吹捧追随,竟形成强劲的势头,评论者在评论作品时放弃思想标准,唯以技巧花活定评。于是乎,“xx体”大行其道,占领诗坛,一骑绝尘,蔚为壮观。令当代诗词陷入泥淖,难以自拔,无论如何也产生不出史诗级名篇巨制。 8 N. B* B1 Q9 [" o' c9 n6 @+ f2 ` # Z6 g1 ~ C8 { ]0 T, ?2 a' o' r# X+ y1 { K+ S2 Z
. f' K% a2 `0 c( H( h- M* }+ n
八、为名所累,诗思枯竭 ; X: q4 Y1 D1 Z, |% V2 ~8 r6 ?! S& @ O7 Y1 w w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逆境时愤世嫉俗,慷慨陈词,佳作不断,而顺境时就没有多少佳作留史。是他水平倒退了吗?绝对不是,是繁忙的应酬所为,是耀眼的光环所误,是无处不在的利益所致。当代也是一样,有些名家成名之前,确实写出为读者称道的佳作,而成名后,各种荣誉、头衔纷至沓来,各种社会活动应接不暇,一年到头忙于讲课、采风、笔会、当评委,虽然忙累,却乐此不疲,因为这其中有不少经济收益,课不白讲,活动不白参加,吃喝玩乐有人买单,所到之处粉丝追捧,颂歌盈耳。从此,哪里还能像以前一样写出透着灵性的好诗,都写成了旅游日记,一个景区接着一个景区,应酬应景之作连连。令人大跌眼镜,唏嘘不已。 6 E3 l2 y$ z/ C) B2 R5 d* q / G$ d4 R( G( g3 j8 Q, ` Z1 K; u
/ A- b- H+ m5 Y0 O) U2 O: U" x& R/ b! L
以上挂一漏万,列举了几项诗坛乱象,但毋庸讳言,诗词界即使在如此混乱不堪的大气候下,仍然有一批不屑随波逐流的无名作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贴近生活,面对现实,自甘寂寞,为苍生而歌,为正义呐喊,创作出一时少有人知的优秀作品。' w1 k9 o1 G' i/ v( Z. T
( o; Y6 a$ _2 `' G/ N- M/ H8 G) r% f, [& |( [- x E
% ~6 j; s, `. O; R
图片 * e/ N: E; o6 _& M) @1 ` t" n) M0 b
- o7 r' r J- b3 [: a2 T
作者简介 / C! C( N: y0 |# B" z6 ?8 y' [' T/ g+ b! C; \
李宁,笔名李求之,河北省廊坊市诗词爱好者。 ! c0 t9 R) m( F, Q* [: |1 s# P
4 F6 [4 U9 b: ]! O8 E' V9 T0 P, e, r4 g6 R- ^8 T
图片3 h2 d+ F" c5 V! E" s3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