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在南非历史叙事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研究南非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而种族隔离制度是殖民主义与种族主义融合产生的怪胎,对南非现代国家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南非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政治经济转型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多层次、宽领域、系统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不可否认,长期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造成了南非黑白二元型经济,即发达先进的“白人经济”与落后的“黑人经济”同时并存。曼德拉政府在平衡族群经济发展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历史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南非人”(Historically Disadvantaged South Africans)经济地位的提高?如何转变南非经济发展在种族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的严重失衡?如何解决南非积重难返的贫困、失业和不公平问题?这对曼德拉政府而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一,“非国大”领导南非人民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非国大”是南非民族主义政党,种族隔离时期“非国大”与南非共产党(South African Communist Party)、南非工会大会(Congress of South African Trade Unions)结成了天然的同盟军,相互配合与支援,共同反抗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94年南非实现政治和解之后,“非国大”顺利完成了民族解放任务,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在“非国大”有关“民族民主革命”的政策文件中,明确阐述了“非国大”与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长期合作,消除彼此之间的政治分歧,共同带领南非人民探索政治民主与包容性经济发展之路。
1994年新南非成立之后,政府工作重点是实现政治和解,开启国家重建进程,稳定南非的统治基础。曼德拉时期“黑人经济振兴”处于摸索阶段,政府在扶持黑人经济发展的行动中步履比较缓慢,小心翼翼,并没有专门出台实施“黑人经济振兴”的政策文件,有关扶持黑人经济发展的举措大多涵盖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中,其中1994年出台的《重建与发展计划》和1996年出台的《增长,就业和再分配》构成了曼德拉时期实施“黑人经济振兴”的政策基础。1996年《南非宪法》、1998年《就业平等法》、1998年《技能开发法》和1999年《技能开发征税法》等多项法律,为实施“黑人经济振兴”提供了诸多法律依据。整体而言,曼德拉时期主要通过实行优先采购(Preferential Procurement)、发放商业许可证与配额(Business Licensesand Quotas)、推行国有企业重组与私有化(Restructuring and Privatization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和建立公私合作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推动实施“黑人经济振兴”。
南非某些特殊行业(特别是渔业、捕捞行业)公布了配额制度。在南非渔业部门,实施每年总计60亿兰特的配额分配,专门扶持行业内黑人经济发展。例如,1998年《南非海洋生物资源法》(Marine Living Resources Act)支持渔业领域的“黑人经济振兴”,黑人可以收购白人企业的捕鱼权资格和配额。但是,大多数黑人没有渔船,也缺乏足够的资金,一些拥有许可证和配额的黑人将他们的捕捞权配额出售给白人,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政府希望看到的技术转移和创造黑人就业机会,反而引起白人控股公司的不满,他们指控部分黑人倒卖持有的配额,黑人中间商从中谋取暴利,导致渔业联盟不得不裁员数百名黑人码头工人。有批评人士认为,这种配额制度也被称为“纸配额”(Paper Quota)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黑人经济振兴”,曼德拉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其三,黑人教育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1993年至1998年,非洲裔教师的总体比例从7%上升到12%,技术人员的比例从2%提高到14%。在南非部分传统的以白人为主的大学,黑人教师的比例也在增加,从1993年的4%增加到1998年的7%,技术人员的比例从1993年的1%增加到1998年的6%。在1997年至1998年,南非排名前220位的大型企业用于“企业社会投资”(Corporate Social Investment)的资金高达7.25亿兰特,其中3.20亿兰特直接用于提高黑人教育投入。
其三,国有企业重组与私有化面临重重困境。曼德拉政府希望通过开展国有企业重组与私有化,将国有资产转移到黑人手中。但是,南非很多国有企业本身负债累累,如果债务不能清偿,很少有大型的投资公司能够真正支付企业股权转移的费用。南非于1998年出台了《全国振兴基金法》(National Empowerment Fund Act),建立了“全国振兴信托基金”(National Empowerment Fund Trust),为国有企业重组与私有化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这类信托资金支持数额较少、范围有限,很难惠及南非大多数普通黑人民众。1998年南非机场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向阿赫珀梯·狄若马(Aeroportidi Roma)集团转让了20%的股权,其中10%的股权直接转让给黑人投资者,但是国外投标人提出了更高的收购价格,南非机场公司迫于财政危机,最后只将4.2%的股权转让给了黑人投资者。此外,南非国有企业重组与私有化受到国际资本的介入,影响了黑人资本的发展壮大。为了尽快完成国有企业私有化,曼德拉政府对私有化的资本来源放宽,允许国有企业将部分资产出售给外国资本大亨。正是在此背景下,在南非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国际资本开始介入“黑人经济振兴”相关的股权转让交易,导致部分黑人企业融资出现重重困难。例如,1997年南非电子通信领域的泰尔康(Telkom)集团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政府允许将其10%的股份挂牌出售给黑人投资者,但是,政府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黑人买家,只能对外开放资本和市场。最后,泰尔康集团被马来西亚和美国的资本家控制了约30%的股份,导致该企业的市值大幅下降,从1997年的190亿兰特下降到2003年的156亿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