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墨子云:君子不党?——原子

墨子云:君子不党?——原子化的好人无法承担社会责任发布时间:2013-03-08 19:22 作者:墨子云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 125次  就在“两会”召开的这几天,庙堂上代表委员们自代天下人侃侃而谈,“为民谋福”之时,广州却发生了令人气愤的事儿:一群城管当着一个幼儿的面,将她的母亲——一名小贩暴力反绑。在当下,之所以某些人、某些组织敢于明目张胆、肆意妄为、屡屡兴恶,至少有一条他们是他们所自恃的——组织。以组织的名义,以国家的名义,对民众施之暴力,刁蛮无理,罔顾正义。从城管与小贩的对峙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组织力量的强大。一群紧紧抱团,以国家利益为名号,滥用权力,践踏人权。不知道,这些人当他们脱下制服,回归普通人群时,或者作为旁观者时,是不是该为自己的行为羞愧?一个人独自反抗强大的组织,无异于以卵击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曾经那么急迫地要组织起来,但现在他们正在承受着有组织的压迫。


对于组织的反感,古已有之。孔子曰“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当然孔子对于群与党的理解,与当下不同。自诩清高的人或者有着强烈自由意识的人的确是不愿意“党”的,因为在一个目的明确、以服从为教条的“党”下,同时维持强烈的自主意识,是不易的。在革命时期的“党”,需要强大的凝聚力,往往要牺牲个人自由以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党”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要消灭另一个“党”。这样的“党”必然以其信仰、理论、道路的唯一正确性来号召、凝聚、吸纳社会资源,以最大可能的壮大自身力量,从而争取最终在权力争夺中获胜。这样的“党”才能够适应惨烈的政治斗争。


当一个“革命党”取得了政权,总结革命经验并不有益于他们以后的政治活动,如果把其“革命经验”推而广之,这样不仅把自己在“革命”掩盖下的对党员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扼杀,推广到了国家的各个角落,将扼杀一个民族、国家的活力。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必然存在利益不同的人群,用一个占据的“革命党”领导权的阶层利益去“统一”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和行为,其内在的偏薄和自利,必然导致社会利益的难以调和。“革命党”的革命经验和组织模式是有利于一个窃取“革命党”最高领导权的阶层来便利地实现其利益最大化的,不仅从一个党,而且扩展到了整个国家,甚至世界。因此,这样的“党”实在可怕,在这样的“党”下,个人、群体甚至民族、国家的正当利益都最终不能自主。因此,恶人“党”,则好人只能独自受罪了。


纵观中外历史,“革命党”一旦取得政权,就必须面对一个没有“敌人”的政治环境。这样的“党”掌握了一切权力,它自以为代表这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个历史景象。从革命时期的只代表底层阶级,到执政后代表整个国家,其代表性要继续延续只有一种可能,即不断地消灭“党”所不能代表的阶级,并保持它所代表的的阶级的利益不会出现分化,并保持一致。只有这样这个“党”才不会异化为其自己代表的阶级的敌人,但是历史显然跟他们开一个玩笑。


即使用马克思的所谓阶级理论并不能完全切实历史真相,因为阶级论的适用程度是和这个社会的固化程度成正比的,越是固化的社会越适合用阶级论来解释。而中国无疑越来越适合用阶级论来解释了。而固化的社会必然也意味着社会阶层的利益分化已经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个时候,即使整个社会再盖一顶某某党的大帽子,只能越来越显得可笑而已。一个利用权力成为既得利益的组织,不仅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也必然会压制一切其他利益群体的表达,不管正当与否。而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方法在于避免其他利益群体的组织化,因为那将威胁自己的政治利益。这样,他们“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政治局面,却无意埋下了民粹的汪洋大海,所谓“人民战争”的海洋。当这样的组织随着利益的固化,其代表的阶层越来越小,最终他们变成了除自己以外所有的敌人,面对一盘散沙的大多数,他们既可以享受唯我独尊的清闲,也必然要遭受义和团式的汹涌澎湃,鲜血满地。


组织是一把双刃剑,而要避害取利莫过于让不同的组织在公平规则下竞争,这样才能避免一个组织以国家的名义扼杀个人的自由,走向自利的末途。沉默的一群好人不如猖狂的少数勾结起来的恶人,这的确是道德的困境,也是政治的真实写照。而要免于此,好人也好、君子也好要知道只有团结起来,维护共同的利益,才能保命、造福于社会。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王科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