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冷: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是我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聂冷: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是我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文字:[大][中][小] 2013-3-8 浏览次数:85
聂冷: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是我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发布时间:2013-03-08 10:46 作者:聂冷 看到这个标题,有的人可能就会斥责我胡说八道。这些人一定会说,中央已经明确表明,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不照搬什么三权分立的欧美政治模式;你怎么能胡说什么“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呢?你这不是故意造谣惑众吗?现在公安正在专项打击造谣传谣,你这岂不是“顶风作案”吗?
对于这样的责难,我只能奉上一条答复:请看事实!
下面我将要列举的事实,主要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若干政治评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是今天的《人民日报》之前身,也是当时中共中央的重要喉舌之一。毛泽东不仅每期必读,而且亲自为该报撰写了不少评论和新闻。因此完全可以认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所发布的政治主张,就是中共中央的政治主张,也是毛泽东曾经“钦定”的主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今天的执政地位,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因为依靠这些英明、正确的政治主张而博得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中国知识界)的衷心拥护。而当年的国民党主张什么“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实行一党专制,限制人民自由,则已被历史证明了是一个失败的主张。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失败,两面都是历史的鉴镜。它表明谁代表进步,谁就会胜利;而谁走向反动,谁就必定失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党曾经是多么热切地赞美、颂扬,并积极地推动在中国实行欧美民主政治制度的吧:
1、《新华日报》1941年6月2日
统制思想,以求安于一尊;箝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这是促使文化的倒退,决不适于今日民主的世界,尤不适于必须力求进步的中国……言论出版的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件,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不民主便不能团结统一,不能争取胜利,不能建国,也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享受永久和平的幸福……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决不可能。
2、《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
3、《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幷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4、《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关于人口素质不够的问题,共产党说过,不应因人民素质不高而拒绝民主,应用民主政治教育人民。
解放区的直选,是用各种豆子代表候选人,在候选人背后的碗里面投豆子的,所有一切都公开在露天举行。现在的素质,比那时候好很多吧。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众。
5、《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6、《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7、《新华日报》1945年1月18日
英国人民把言论、集会、身体等自由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而加以无比重视,从美国方面也同样表现出来。上引赫尔国务卿自称一生为这目标奋斗力争的正是这个东西。“平等”与“自由”为什么被民主国家这样重视,重视到认为没有这就无从谈民主政治呢?这是很简单的。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提倡人民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到了家天下,人人的权利便有不平,……所以对外族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族主义。对于国内打不平,便要提倡民权主义”。英美民主政治所重视的平等,正是这一含义……假如至今英美仍不准人民有平等的权利,那末怎样能够谈得到民主、怎样能够实现民治呢?说到“自由”也是一样,如果连人民言论、集会、身体的自由都不允许,则民治从何谈起?……
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是英国人民有平等有自由,所以虽没有宪法也是民主国家。由此看来,民主政治的主要标志是人民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主的潮流正在汹涌,现在是民权的时代,人民应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身体的自由是真理,实现民主政治是真理,真理是要胜利的,所以高举民主的大旗奋斗着的世界和中国?
8、《新华日报》1944年3月30日
年青的民主的美国,曾经产生过华盛顿、杰弗逊、林肯、威尔逊,也产生过在这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的民主领袖罗斯福。这些伟大的公民们有一个传统的特点,就是民主,就是为多数的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美国现在是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国四大主要国之一,担负了彻底消灭法西斯、消灭侵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安全的重大责任,从美国的革命历史,从美国人民爱好民主自由的传统精神,从美国人民的真正利益,我们深信美国将继续罗斯福的民主政策,不会忽视世界各处,尤其是中国人民的声音,人民的要求。
9、《新华日报》1945年7月4日
民主颂-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国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之上,美国在民主政治上对落后的中国做了一个示范的先驱,教育了中国人学习华盛顿,学习林肯,学习杰弗逊,使我们懂得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需要大胆、公正、诚实。
10、《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
杰斐逊的民主精神孕育了两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民主政治,杰斐逊的民主精神也推进和教育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行进。
11、《新华日报》1944年10月3日
我们尊重幷且愿意接受美国朋友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正如我们对孤立主义提出批评,应受到尊重一样,这也是从彼此激励互求进步以加强两国人民的合作出发的。我们丝毫也不心存疑惧,认为美国朋友的批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12、《新华日报》1944年3月15日
如何使青年的思想和行动能有正当的发展……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张思想统制。这就是说,把一定范围以内的思想,灌输给青年,对于这种思想是没有怀疑和选择的余地的。另一种主张是思想自由。只有自觉和自愿,才能产生心悦诚服的信仰,和惊天动地的创造活动。一般民众都是如此,青年尤其是这样。如果走相反的道路,则结果都是十分可悲的。有许多事实说明在强迫注入的训练之下,青年感到很大的痛苦……这种办法是必须改正的。我们主张思想应当是自由的。
13、《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
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象自由了,但那自由也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有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则必需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
14、《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
要真正做到出版自由,必须彻底废除现行检查办法。
15、《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16、《新华日报》1945年4月13日
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闻:据说美国在马绍尔战场协助土人实行民主,让他们自己选举行政官。这是很平凡的事:从民主的美国来说,正应当如此。这也是不平凡的事:从不民主或尚未民主的国家来看,觉得新奇、觉得刺耳、觉得不平凡。
17、《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
18、《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幷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19、《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20、《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7日
而民主与不民主的尺度,主要地要看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其它自由权利是不是得到切实的保障,不做到这点,根本就谈不到民主……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移之自由权……中国共产党一向是忠实于它对人民的诺言的,一向是言行一致的,因此它的纲领中的每一条文与每一句语,都是兑现的。我们决不空谈保障人权,而是要尊重人类崇高的感情与向上发展的愿望。
当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的这些评论,早已驳倒了当今反对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某些权势人物的种种“维稳”托辞。据说过去曾有人专门把我党延安时期的这些政治评论编辑成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在我国大陆一直未能出版。不知某些人为什么如此害怕记忆起党中央曾经做出过的政治承诺。其实,我们的党只要能够真正落实这些政治承诺,国家就能顺利地走向民主道路,党和国家当今所遭遇的内忧外患,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党的执政地位将会更加合法而巩固。而故意忘却和抛弃这些承诺,则不仅是对世人的失信,而且是对自己的背叛。一个失信于人民,甚背叛了自己的党,是不可能真正获得人民拥护的,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
由此也可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并不都是封建专制分子。相反,党内从基层到高层,历来就存在着大批主张走民主道路的、代表着正确的历史前进方向的远见卓识之士。现在,是这些远见卓识之士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了。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向异
上一条:范海辛:关于薄熙来改革的三篇文章 下一条:胥志义:改革仍要从平反冤假错案开始 [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