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二:开天辟地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二:开天辟地

气功修炼网   2016年11月02日 16:54
作者: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来源:正见网
一、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地
《三五历纪》记载,极远古以前,那时还没有人类,也没有天地万物,只有一片混沌。就像鸡蛋孕育着生命一样,这个混沌中孕育著天地和万物。我们这个宇宙的原始神盘古,就在漫长的岁月中化生而成。
盘古在混沌中孕育而生的同时,天地也随着盘古的化生而慢慢分离成形了。经过了一万八千年,阳清之气逐渐上升为天,阴浊之气下降为地。盘古在其中变化无穷,他在天为神,在地为圣人,与天地一体,为天地之灵。盘古每天长高一丈,天随之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也增厚一丈,如此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升到了极高,地增到了极厚,盘古与天地一起生长成形。经过了这漫长的岁月,天地终于开辟完成了。
这是流传下来的关于盘古开天辟地传说的早期版本。到了后来,随着人类观念和接受能力的变化,这个传说被不断地修改包装。如后来有的版本说,起初天地是连在一起的,盘古一觉醒来只看见一片黑暗,一怒之下,便使用巨斧将天地连接的地方劈开,然后用身体将天地撑开,并随着身体的生长,使天地越分越远。这个版本明显被加进了更多世俗的内容,使神话变得肤浅、幼稚,失去了高深的道理,一般人更容易听得懂,但情节也变得离奇了。
另有的版本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盘古的身体化成的。盘古“睡死化生”之时,将自己化身为自然,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与空中的云,声音化为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四肢与头化为大地的四极与五岳,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化为风水地形,肌肉变成田地,头发胡子变成天上星辰,皮毛成了草木,牙齿骨头变成矿物、岩石,精气、骨髓成为珠宝和玉石,汗水化为雨泽,周身所生的虫子,化生为人类……
也有的说盘古的眼泪变成了江河,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声音变成雷霆,眼神的光芒变为闪电,高兴了就是晴天,愤怒时就是阴天……
盘古画像。(公有领域)
这些都是盘古开天辟地神话传说的各种版本,是人类对创世之神无量慈悲的一种感恩和描述。中华是礼义之邦,自古以来,中华文化中,最大的礼莫过于祭拜天地。盘古在天为神,在地为圣人,与天地一体,为自然之灵,他开辟天地,化身为自然万物。古人认为天地就是神灵的化身,他们在冥冥中主宰著一切,呵护着人类子民。古人祭拜天地,其实就是对天地神明的崇敬与感恩,同时也是与神明沟通的一种古老方式。
其他民族的创世传说
在印度古老的《梨俱吠陀》中也有一个相似的传说,《梨俱吠陀?原人歌》记载,宇宙原本是从原人的身体中所生出来的。原人是一个伟大的神灵,乃不朽之主宰,他具有千头、千眼、千足,是现在、过去、未来的一切。
印度的四大种姓都是从原人身上所生出的:由其口中生出了婆罗门,双臂生出刹帝利,双腿生出吠舍,双足生出了首陀罗。另外原人的胸中生出月亮,眼中生出太阳,口中生出雷神,气息生成了风神,并且脐上生出了空界,头上生出了天界,脚上生出了地界……由此生出了我们这个宇宙世界。
古埃及神话也有类似传说,称最古老的神为泰姆(或称阿特穆),太阳和月亮是他的眼睛,在他存在的时候,还没有天地和万物,众神也没有诞生。他一度孤独地生活,后来经过努力思索,他在自己的头脑中创造了天地、天体、众神、男人、女人、动物、爬虫等。这些创世的思想和观念被泰姆的智慧转变成词语,当他说出这些词语时,一切都被创造出来了。
像这类似的记载,在世界各地传说中还有不少,从这些创世传说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神话的本质:人类世界是神造的,我们所知的这个世界只是神体的一部分,可能只是神的一个细胞,创世神将自己的身体与智慧化生为宇宙万物,冥冥中主宰著一切。
综合各种版本的创世神话,我们还可以看出:神有不同的种类,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都有神,创世神造出世界万物和人类的同时,也造出了他以下各宇宙层次的不同神灵和最终相应的人类。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所有个体生命和物质都有灵性存在,都有灵体主宰著。而整体上,整个自然世界的背后也都有不同的神灵主宰著,在更大范围内构成更大的生命体。创世神造出自然万物,赋予其个体灵性的同时,又造出了不同层次上主宰这些自然万物的各种神灵,如山神、河洛之神、皇天、后土、雷公、电母等等。这些不同层次的神灵,是自然万物整体的精神主宰,与自然一体,无所不在。他们在自然界中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而整体上又在世界的深层行使著创世神的意志,是创世神精神的不同体现。在《山海经》中记载有女娲之肠化生为十个神的故事,可能就蕴有这个含义吧。
比如中医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等各种脏器组成,各种脏器中都有不同神魄在据驻主宰,主持不同的人体功能,各司其职。而整体上,所有脏器又共同构成人体这个大生命体,行使著主体元神的意志。现代生物学也认识到:人类肉体是由无数的细胞组合而成的,每个细胞又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体,包含着一套完整的生命信息,各司其职。整体上,所有细胞又构成人体这个大生命体,行使著整体的意志。
现代科学发现,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遵循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的规律,它们的运转和存在方式非常相似,只是一个存在于微观世界,一个存在于宏观世界。所以道家常说: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意思是说宇宙与人体在某些层面上是一理相通的,是相似的。
若按照这种说法,宏观上我们人类所知的这个宇宙世界,也是这个道理。盘古将身体化生为自然万物,化为日月星辰,化成我们人类所在的这个宇宙,那我们这世界与诸星系岂不都是盘古神巨大身体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小生命,而这一切在洪观上,会不会是更庞大生命体身体细胞的一部分?我们所在的这个巨大无边的宇宙,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神明的身体,而我们的世界都在他的体内存在?我们的地球和太阳系、银河系等会不会只是他巨大身体的一个粒子,如同构成人体的一个分子或原子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在宇宙间实在太渺小了,人类的智慧太有限,感知域也狭小得可怜。面对巨大无极的宇宙与神明,人类永远只能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而不能狂妄自大。
参考文献:
1. 《三五历纪》
2. 《五运历年纪》(《绎史》引)
3. 《述异记》
4. 《山海经.大荒西经》
5. 《梨俱吠陀》
6. Sun Songs: Creation Myths from around the World, by Tulku Thondup Rinpoche, Harold Talbott
7. Hidden Teachings of Tibet: An Explanation of the Terma Tradi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by Raymond Van Over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六:伏羲氏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大纪元讯】三、五氏(中)
伏羲氏
伏羲氏以风为姓,又称庖牺氏、虙牺氏、炮牺氏、伏戏氏等,或称太昊、羲皇,号雄皇氏或黄熊氏。这些也有可能不是同一个文明时期同一位神氏的名号,目前已无法考证,但就他的作为、成就而言,确是如出一辙。我们就以“伏羲氏”来尊称他,敬述可以找到的、关于他的伟大功业吧。
传说在燧人氏统治末期,有一个地方叫华胥国,在华胥国有一个大泽叫雷泽。一天有巨人的足迹出现在雷泽中,华胥国有女子,或称华胥氏,出于好奇便以脚踩在巨人足迹上,从而有感而受孕,生下了伏羲氏。伏羲氏生下时天赋秉异,具有圣人之德,便代替燧人氏成为当时天下的王。
伏羲氏像,出《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18世纪绘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列子‧黄帝篇》记载:黄帝白天睡觉,梦游到了华胥国。华胥国在非常遥远的神秘地方,不是人力所能到达的,只能神游。其国没有管理者,一切与自然相合一,百姓没有私欲,没有爱恨,也没有任何痛苦,既不恋生也不畏死,可以凌空飞行,具有神力,自然万物都不能伤害他们,是一个奇妙的极乐国土。黄帝醒来后,悟得养身治国之道,又过了二十八年,国家大治,差不多治理得同华胥氏国一样。
根据记载,伏羲的故乡华胥国是一个半神的国度。圣人负天命降世于人间,传授给人类文化,带领人类脱离野蛮状态,回归纯真善良的本性,与神相通,成为半人半神的国度。
《遁甲开山图》记载:“仇夷山是伏羲氏出生和治理天下的地方。”
仇夷山是上古地名,究竟在哪里已无法考证。在今天甘肃省西和、礼县交界处,有一座仇池山,山中有伏羲崖,高近两千米,亦传说是伏羲出生处。
伏羲创八卦
伏羲氏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他传授给远古人类博大玄奥的半神文化,始创八卦,开创了中华易学。
在伏羲氏统治时期,人类心灵和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结绳记事已不能适应于人类生活。伏羲氏便将更抽象的“数”进行具象化,演化成八卦,并将八卦相乘,以每卦六爻,建立了六十四“象”,用以记事,与神明相通。所以八卦又被认为是中华文字的起源,是人类与天地神灵相通的工具,比文字具有更大的内涵与智慧,今天的人类已经读不明白了。
《易经‧系辞》记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在今天甘肃省天水市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据说伏羲氏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日月星辰,俯察地理地形,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花纹,洞察自然万物的规律,取天地万物之象以作八卦。
有一天,他正在卦台山上冥思苦想,突然一匹龙马从卦台山对面山洞跃出,龙马身上长有奇特的花纹(相传为《河图》)。这匹龙马飞跃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巨石上,这巨石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伏羲大悟,画出了八卦。
那个跃出龙马的山洞被称为“龙马洞”,渭水河中的那块大石头称为“分心石”,这些地方至今仍在。
伏羲故事画像,明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绢本设色,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伏羲氏造就的其它文明
伏羲氏除了创立八卦、开创易理学外,还留下了其它许多伟大的文明成就。
《周易‧系辞下》记载,伏羲发明网罟,教人类佃渔畜牧。网罟是用来捕捉鱼类和禽兽的,传说伏羲氏受蜘蛛结网的启发而发明了网罟。网罟发明以后,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了丰富的肉类食物。吃不完的活物,伏羲氏便教人加以豢养和畜牧,成为中华蓄牧业的始祖。伏羲氏解决了人类的食物问题,充实了厨房,所以又被称为庖牺氏。
《礼记‧曲礼》记载,伏牺制定嫁娶礼仪,以两张鹿皮为聘礼。
据说在伏羲之前,人类还没有建立婚姻制度,处于群婚状态,出生后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伏羲氏制定了聘礼、媒妁等一系列嫁娶制度,规定男聘女嫁,以男为姓,建立了姓氏制度,使男女间的关系不再随意,从而规范了人伦道德,以别于禽兽,使真正的人类文明从此得以开创。
《绎史》说:“先圣(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伏羲还建立了中央官制。司马贞的《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龙之祥瑞,因此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伏羲以龙来作为官职称谓,如:居龙氏是负责建筑的官职,土龙氏是负责管理田地、疆界的官职,水龙氏是负责灌溉、疏通的官职,等等。我们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中华人称为龙的传人,大概始于此吧。
伏羲氏。(肖平/大纪元)
伏羲还创造了甲历,《通历》载:“太昊始有甲历。”据记载甲历是以甲寅为元年,以干支记载岁、月、日、时的上古历法,可能是我们中华历法的始祖。
历法是在长期天文观测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制订者必须具备一套完备的天文学知识。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了一座形意墓,墓中用贝壳摆出了一幅星空图,四象二十八宿具全,摆放得非常合理,上合天文,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就知道必被发掘,令人称奇。但更令人惊奇的是,经专家的推算考证,形意墓中所摆的星象图正是二万五千年前的星空图,可知两万多年前的人类就已具备相当完备的天文学知识了。
另外伏羲还发明了一弦琴与瑟,创作了《立基》、《驾辨》等曲,用音乐来教化百姓,净化人类的心灵,规范人类的行为,提升人类的道德。
《世本》记载说:“庖羲氏作瑟,五十弦。瑟,洁也。使人清洁于心,淳一于行。”
《世本》中又记载:伏羲氏发明的瑟是五十弦。后来到了黄帝时,素女鼓瑟,黄帝觉得声音太过于悲哀,哀不自禁,便将瑟一分为二,成为二十五弦。
吴仪的《琴当序》记载说:“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在今天中国的京族还弹奏著古老的一弦琴,据说是从远古时流传下来的,音色古雅优美,不知道是不是根源于伏羲当初发明的这一弦琴。
据说伏羲氏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去世后葬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城北有伏羲古墓,历代帝王多有祭祀。
参考文献:
1. 《帝王世纪》
2. 《列子‧黄帝篇》
3. 《遁甲开山图》(《太平御览》引)
4. 《易通卦验》
5. 《周易‧系辞下》
6. 《抱朴子》
7. 《汉书‧律历志》
8. 《礼记‧曲礼》
9. 《白虎通》
10. 《纲鉴易知录》
11. 《资治通鉴外纪》
12. 《混元圣纪》
13. 《礼记‧乐记》
14. 《世本》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TOP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七:神农氏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更新: 2016-11-09

【大纪元讯】四、五氏(下)
女娲氏
女娲氏又称女希氏、女皇,亦以风为姓,具有圣人之德。这个女娲氏与造人补天的女娲神名号相同,所以常被混为一谈。
传说伏羲氏之后,女娲氏继承了帝位,并承袭伏羲氏的称号。
《太平寰宇记》与《读史方舆纪要》都有记载:“女娲定都于西华县西二十里处,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娲城。”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是说伏羲氏、女娲氏以大德行教化天下,而不是靠设立法规管制天下,故被颂扬为“以至德遗于后世”。
据说女娲氏完善了伏羲氏所建立的媒妁嫁娶制度,再次规范了人伦道德。她为男女婚姻牵线搭桥,诚心向上天祷告,得天地认可,而成为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位媒人,所以被后世奉为“媒神”或“高媒”。《绎史》引《风俗通义》中记载:“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另外女娲发明了笙簧这类吹奏乐器,又命令臣下制作了良管与斑管这两种乐器,并且创作了乐曲“充乐”,以教化人心、陶冶民德,使天下大治。
《帝系谱》记载,女娲氏命令娥陵氏制作了都良管这种乐器,以和谐统一天下的声律;又命令圣氏制作了斑管这种乐器;并且根据宇宙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与之相合,创作了“充乐”这种乐舞。乐舞谱成后,天下万物都得以教化和规正,使万事万物无不从最细微处得到改变,使同化大道,一切和谐有序。
《遁甲开山图》说:女娲氏过后,又传承了十五代,都承袭伏羲氏的称号。
神农氏
神农氏,姓姜,五行属火,以火德为王,所以称为炎帝,又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神农氏的母亲是少典的妃子,名叫女登,或称为任姒,是有乔氏的女儿。
传说女登游华阳的常羊山时,见到神龙的龙头,因感而怀孕,生下神农氏。神农氏出生时便具有圣人之德,后来被推举为王。
神农氏像,出《Portraits de Chinois celebres》(历代帝王圣贤名臣大儒遗像),18世纪绘制,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据说神农氏生来就具备神通,是修道之人,《庄子》中记载着一则神农氏与婀荷甘一起向老龙吉学道的故事。位于湖北省神农架的原始森林,据说是当年神农氏采药救人的地方。神农氏在这里采药时,“架木为梯,以助攀援”,因此而得名,称为“神农架”。据说神农氏带领贴身的几位大臣在神农架采药时,突然天降仙鹤,他们便乘上仙鹤,升天而去。至今在神农架仍有神农氏乘鹤升天处。顺便说一句,古代乘仙鹤、凤凰、龙升天,都是道家所说的白日飞升成仙的一种得道方式,后世历代也时有类似记载。
在随州市北的烈山,今天仍留有神农洞和神农碑。神农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传说是神农氏所用的器物。烈山还有神农井、神农宅、神农观、炎帝庙等古建筑。
《山海经》中记载着一则故事:传说炎帝神农氏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而亡。死后,女娃的精灵化为一只鸟,白嘴红脚,头上有花纹,名叫精卫。它日日往来于西山与东海之间,衔来西山的木石去填东海,想将东海填平,代代不止。这就是精卫填海的传说。
神农氏像,出《历代君臣图鉴》(清代拓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公有领域)
神农氏具有火德,因此以火纪官,如: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神农氏在位时,以德施政,感化百姓,使民风淳朴,天下归心。百姓不用去争夺而生活富贵,没有制定什么法令而百姓顺从,不用通过杀戮而百姓威服。
《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统治时期,有诸侯夙沙氏不服从统治,起兵反叛。炎帝没有出兵讨伐,而是认为自己德性不够,不能让天下归顺,便主动退位以修德。夙沙的百姓听说后,便纷纷倒戈,起兵自攻夙沙氏,后归顺炎帝。
《吕氏春秋‧慎势》记载说:神农氏传了十七世。据说神农氏乘鹤升天后,他的子孙继承了帝位,又传了很多世,都承袭神农氏的称号,都称为炎帝。
《典略》记载:武王伐纣建周以后,封神农氏的后人于焦邑(今河南省陕县焦城)。
神农尝百草
在神农氏时期,人口增多,渔猎已逐渐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再加上人类心灵不再纯净,越来越背离自然,自然环境继续恶化,人类开始被疾病困扰,痛苦不堪。
神农氏便亲尝百草,分辨出五谷,同时发明了耕田犁地的工具——耒耜,教百姓耕种,解决了人类为食物而奔波的生存危机。
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中的神农氏。(公有领域)
《周书》记载:神农氏时,天降五谷,神农得到后,教百姓耕种,从而开创了农业。
由此,神农氏引领人类迈入了农耕文明时期。我们中华的先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开始在土地上定居下来,不再为生存奔波发愁,使中华文明得到稳定快速的发展。
另外神农尝百草时,分辨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分为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著成《神农本草经》流传至今。《神农本草经》与后来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合为中医四大经典,开启了中药治病之源。神农根据各种草药的药性,为百姓治病,解决了百姓疾苦,成为中药鼻祖。
神农氏还发现了茶的功用,教人制茶,开创了中华茶文化。《神农本草》中记载了茶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辽佚名作《神农氏采药图》。(公有领域)
《搜神记》中记载,神农有一条褚红色的神鞭,用来抽打百草,可以识别出草药的毒性和温寒属性。
也有的传说神农氏有一个“水晶肚”,肚子几乎是透明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清,吃进什么一目了然,而且能够自己化解毒性。神农尝百草时,便依靠水晶肚,观察五脏六腑的颜色和变化,从而分辨出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分辨出草药的药用和毒性。
《述异记》记载,在太原神釜冈,留有当年神农尝百药的宝鼎。成阳山中,神农当年鞭药的地方还在。
神农氏除了尝百草,开创农业、中药治病和茶道外,还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文明成就。
神农尝百草。(肖平/大纪元)
神农氏的其它文明成就
神农氏还发明了麻布衣服,据说神农氏之前,人们以树皮、兽皮等为衣,神农氏开始教百姓种植葛、麻等作物,制作葛布、麻布,人类才有了麻布制衣服。
据说神农氏还创建了市场交易制度。据《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开创的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制度,是我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神农还发明了五弦琴,并创作了《下谋》之乐,或称为《扶持》,以教化百姓。
据《世本‧下篇》记载,神农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
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表神农之和”,陶冶人类的情操。
宋人画《历代琴式图册》之神农之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另外《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创制了《连山易》。
《连山易》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揭示天道的运行规律,高深莫测。但《连山易》到了汉代的时候就失传了。
2005年的时候,贵州水族有一位老人将他家祖传的一部水书《连山易》捐献给了贵州民族图书馆。这部水书《连山易》是用水族古老的文字水书抄写而成的,共五册,计八万字左右,特征与古籍记载相合。经过多位专家学者考证,认为是上古失传的《连山易》。可能一些失传的历史文化,在民间还有留存。
上古三皇时期,由于距今时间太过于久远,期间历经各种天灾人祸甚至毁灭性劫难,使得史料大部分遗失,从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与上古文献的零星记载中,只能大致了解到一个大概印象,相关书述,有待不断发掘与完善。
但基本的一个主题史实是:三皇时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神通大显的半神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等及其在人间的诸代后继者,开创、积累了人类最初的文明,引领人类从蛮荒逐渐开化,最终走进我们这一轮五千年,以黄帝为人文初祖的、更辉煌绚烂的、神传文化的演绎与文明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太平寰宇记》
2. 《帝系谱》(《太平御览》引)
3. 《遁甲开山图》(《太平御览》引)
4. 《山海经》
5. 《通志‧三皇纪》
6. 《帝王世纪》
7. 《吕氏春秋‧慎势》
8. 《史记‧封禅书》
9. 《典略》
10. 《周易‧系辞下》
11. 《周书》
12. 《搜神记》
13. 《述异记》
14. 《帝王世纪》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TOP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三:造人的传说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大纪元讯】二、造人的传说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了以后,陆续又从天上(高层时空)下来许多不同的神,在地上造出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女娲造人的传说。
传说女娲是一位伟大的女神,天地开劈后,女娲以神的形象,降临大地。她先用黄土仿照自己的样子捏出人类,后来觉得这样太慢了,便用藤条沾上泥浆,挥舞起来,泥浆洒落在地上都变成人类。人类造出后,女娲又让男女自由婚配,繁衍后代,使人类生生不息,所以女娲被尊为“始祖母神”。
《太平御览》记载:女娲在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人。所以古时候将正月初七定为“人日”,每年都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意为纪念人类被创造的日子。
据说女娲造人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当她所造出的人类出现灭顶之灾时,女娲又下世拯救她所造的人类,这就是女娲补天的传说。
《淮南子》记载:在远古的时候,四极坍塌,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载万物,大火蔓延,洪水泛滥,猛兽吃人。于是女娲便提炼五行(五彩石),将天补好了,并斩断巨鳌的四只脚,支撑了大地四极,然后焚烧芦苇,以芦灰止住了洪水,诛杀恶龙猛兽等,拯救了人类。
女娲补天。(肖平/大纪元)
中国其他民族的造人传说
在中国除女娲造人外,其他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造人传说,如:壮族传说女神以尿液混合泥土造了人,成为壮族人的祖先。彝族的史诗《阿细的先基》中记载,男神阿热与女神阿咪用泥土造了彝人的祖先。独龙族传说天神嘎荷用泥土造了独龙族人。
最有梦幻色彩的是哈萨克族的造人传说。据说他们的创世主叫迦萨甘,他造完天地之后,在大地的中心栽了一棵“生命树”。“生命树”长大以后,结出的果实是“灵魂”,似鸟,能飞。迦萨甘用黄泥捏了一对小泥人,晾干以后,又在泥人身上剜了肚脐眼,然后从“生命树”上取下灵魂,往泥人嘴里吹,这对小泥人便活了,一男一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始祖。
类似这样造人的传说,几乎各民族都有,可能不同民族的人种是由不同的神所造,所以不同的民族都带有不同的特性与韵味,是这个神的子民,带有这个神的信息,这个神明在冥冥中看护着这个民族。

世界各民族的造人传说
在西方主要流传的是上帝耶和华创世造人的传说:传说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光,分出了昼夜;第二天创造了空气,产生了天;第三天创造了陆地和海洋,并造出了各种花草树木;第四天上帝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满天的星辰;第五天创造了水中的各种鱼类和天上的飞鸟;第六天上帝造出了地上的各种兽类和昆虫,并且按照自己的样子,用泥土造出了人类。
上帝先用泥土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第一个男人。造好后,上帝往他鼻子中吹了一口气,人就有了灵,活了过来,上帝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亚当。上帝让亚当生活在伊甸园中,后来亚当感觉寂寞,上帝便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他们便是白人的始祖。
米开朗琪罗绘《圣经‧创世记》,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局部)。(公有领域)
除此之外,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相似的造人神话,下面略举几例:
北美印地安人神话:神灵“大者”用泥土捏了白人、黑人和红种印地安人。
迪埃格诺人神话:起初没有大地,到处都在黑暗之中,除了一片汪洋大海什么都没有。海下住着兄弟俩,其中哥哥特赛帕科马特从海里出来,创造了大地,并用泥土创造了太阳和月亮;然后又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男人,再用男人的肋骨造了第一个女人,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
希卢克人神话:创世者乔奥克用白泥造出了白种人,用尼罗河的泥造了红种人,用黑泥造了黑人。
印度中部科尔库人神话:湿婆神玛哈德奥用乌鸦找到的红土造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并造了狗保护他们,这两个人就是科尔库人的祖先。
新西兰毛利人神话:有一位神用红泥按自己的形象捏成了人,然后往他嘴和鼻子中吹气,使他活起来,成为最初的人类。
澳大利亚神话:创世者庞德‧杰尔用泥土造了两个人,然后围着他们跳舞,往他们鼻子和肚脐眼里吹气,使他们活起来,成为最初的人类。
比兰人神话:创世的神叫梅鲁,他巨大无比,他用从自己身上搓下的泥土造了两个人,就是人类的始祖。
萨卡兰人神话:有一个名叫萨拉潘代的神使用锤子将泥土锤成人,成为人类的始祖。
综合世界各民族的造人传说,虽然形式不同,但几乎都具有相同的内涵:天地形成以后,不同的神下世,按照他们自己的样子,以神力造出了人类,并赋予了人类灵魂,不同的神造了不同的民族和人种。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与民族几乎都流传着自己的造人传说。远古人类交通不便,各大陆都被海洋、沙漠等相隔,无法相通,文化隔绝、无法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流传于世界各地的造人传说内涵却都惊人地相似。人类的想像是随机的,其重合相似的几率非常小,但在全球所有民族和语言区域中,关于造人传说的内涵都是如此相似,如出自同一个模板,若非真实的历史,又是谁在冥冥中作了这统一安排?
参考文献:
1. 《风俗通》(《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2. 《淮南子》
3. Sun Songs: Creation Myths from around the World, by Tulku Thondup Rinpoche, Harold Talbott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TOP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四:三皇开文明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大纪元讯】一、九皇十纪
初期造出的人类像刚出生的婴儿,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内涵和文化,没有对自然界的任何认知和承载能力,更没有成形的思想与意识。
就像天下父母教会孩子学说话走路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层境界陆续有一些神下世,转生为圣人,行使神迹,留下神言,传授给人类不同的文化和技能,守护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曾经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人类处于被神通大显的圣人,如伏羲、神农,直接教化、引领的时代。神以人的形象和状态住世(半神),留下直接展现“人神同在”的特殊历史时期和灿烂的文化展现,以神话传说的方式,代代承传至今。
其后,上天与神明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一直安排、呵护和点化着迷中的人世。也就是说,“人神同在”自此一直在世间以不同方式演绎,为使人不至于完全迷失,甚至还能有机会回归于神。只是人越来越迷于眼前现实,越来越淡忘了抬头仰望上苍和那份原始的虔敬,离道日远了。这是后话,请参阅后世各朝历史正述。
三皇的传说
人类的历史是如此的浩渺无垠。大地之上,古往今来,无尽的众生,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记录下来,就是一部历史传记,这是历史的宽度。整体的人类,跨越茫茫的历史岁月,历经沧海桑田、轮回转灭,走到今天,其历经的无尽时间,可看作历史的深度。面对浩渺的历史长河,人类所知是如此的卑微与可怜,沧海一粟。
由于时间太过于漫长,加上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天灾人祸,上古史料大量遗失,从现存的神话传说和古籍记录中,我们目前只能梳理出大概的历史过程和一些重大事件,以待不断发现和完善。但这些珍贵的传说与记录,已足以让我们对中华民族高贵的源流和浩大的历史有所认识,并虔诚地感恩了。
三皇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其次见于《吕氏春秋》。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引用秦朝博士的话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一般认为,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但这三皇具体是谁,又有多种说法:
《风俗通义》引《春秋纬运斗枢》认为三皇为: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白虎通义》认为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尚书大传》认为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帝王世纪》认为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
《潜夫论》说:“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现在一般认可《尚书大传》的说法,认为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神农氏像,出明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公有领域)
九皇十纪
另有古籍记载,《尚书大传》中所说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只是指后三皇,在这之前,还有初三皇和中三皇。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初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然后是中三皇(中天皇、中地皇、泰皇氏),最后才是后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所以一共有九皇,九皇过后才是五帝。
目前遗留下来的史料中,关于初三皇几乎找不到什么记载,关于中三皇的记载也非常稀少。中三皇时期的人皇称为泰皇氏,从泰皇氏开始往后,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又可分为十纪,依次是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
第一纪以泰皇氏为起源,称为九头纪;第十纪以五帝的轩辕黄帝为起源,称为疏仡纪。其间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上古帝王,如巨灵氏、句强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阵氏、黄神氏、 神氏、犁灵氏、大騩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逄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浑沌氏、东扈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遽氏、狶韦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赫胥氏、葛天氏、尊卢氏、祝融氏、昊英氏、朱襄氏、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可能每一纪都是一次不同的人类文明周期,每一纪人类文明毁灭了以后,就进入了下一纪。
《春秋纬》记载:自泰皇氏开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历十纪,共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汉朝的纬书和道教书中,有不少关于九皇十纪的记载,后期的书中也有不少引用。可能到汉代的时候,关于上古历史记载还有较多留存。宋人罗泌将关于九皇十纪的上古史编写成《路史》,是目前较全面的记载。另外唐玄宗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贞给《史记》作了增补,补充了三皇本纪,将九皇十纪的部分补充了进去。
但不同的古籍中,关于九皇十纪的记载都不尽相同。如《路史》所记载的十纪中出现的帝王顺序,与《汉书‧古今人表》刊载的帝王顺序不同。这些可能是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数据遗失而造成的讹传吧,目前皆无从考证,只能作一个大概了解。
天皇定干支甲子,明《开辟衍绎》插图。(公有领域) 地皇定日月星辰,明《开辟衍绎》插图。(公有领域) 人皇分山川九区,明《开辟衍绎》插图。(公有领域)
远古的印记
古时最重大的礼节是祭拜天地,而祭拜天地中最隆重的是封禅泰山。若从秦始皇算起至清朝结束,中国一共出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历史记载中真正封禅过泰山的只有六位皇帝。
春秋时期的《管子‧封禅》中记载:从上古开始至周朝,封禅泰山的有七十二家帝王,而管子能够认识出的只有十二家,依次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成王。
西汉《韩诗外传》记载,上古封禅泰山的共有一万多家帝王,(可能因上古文字失传或损毁)孔子不能全部识别……孔子登泰山查看在泰山封禅过的不同姓氏帝王,能够辨别的有七十余位,无法辨别的有万余位。
《论衡》也有同样记载,上古时期封禅过泰山的帝王,所留下的遗迹中,可识别的有七十二家,因岁月久远,残损而不可识别的不可胜数。
《桓谭新论》也有载:泰山之上,上古帝王所留下的石刻,有一千八百余处,可识知的,有七十二处。
根据这些记载可推测,在上古之前还存在着遥远的中华文明史与数量众多的帝皇朝代,这些从时间上足以印证史前文明之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应该说:近代有关“史前文明”的发现与逐步的证实,印证了古老中国的众多传说与史料。
在留存的上古史料和传说中,有一些记载是相冲突的,冲突最大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把时间混乱了。如女娲氏,在三皇之前出现过,在伏羲之后又出现过;有巢氏,在燧人氏之前出现过,在伏羲氏之后又出现过;另外还有女娲氏、共工氏、后羿等等,都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
上古传说中,同时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人物,大部分应该都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不同的人。可能是因为名字相似或相同,所以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被混为一个人;也可能是在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他们传授给了人类相似文化,或做了相同的事情,所以被混为一人;也可能是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这些人的名字被岁月模糊而误传,混为一人。
但无论如何,现有的史料虽然看似有些纷乱,却不难看明其中反映了同一个中心信息:远古时代,有一个称作“三皇”的半神治世的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些帝皇神通大显,教化人间,带领人类从蒙昧无知走向开化,一步步走进了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最后进入开启这一轮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黄帝时代。
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个漫长的三皇时期广泛流传着的五位最有代表性的半神,对这一时期做一简要介绍,他们分别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参考文献:
1.《管子‧封禅》
2. 《韩诗外传》

TOP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五:五氏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大纪元讯】二、五氏(上)

有巢氏
据《山海经》、佛经、道藏及其它古籍记载:远古以前,在人类道德高尚、心灵纯净的时期,人类是与神相通的,那时人类处于半人半神的状态,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具备一定的神力、神通。地上也有很多仙禽神兽,长满了奇花异果,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人类生活得非常幸福简单,无忧无虑,寿命也非常长。
到了后来,人类道德堕落了,变得不再纯真,人心被各种欲望所污染,变得聪明狡诈。这样人类便慢慢与自然万物产生了间隔,离神越来越远,神通就逐渐消失,自然环境也随之越来越恶化,人类开始与自然万物为敌,相互戒备伤害。
人类的爪、牙、角、毒等都斗不过动物,为了防止被伤害,为了在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这时便有一位圣人降世,他教人民架木为巢屋,躲避风雨、寒冷,抵御伤害。
人民纷相效仿,通过巢屋的保护,终于在自然界中又找到安身之地,解决了生存危机。百姓非常高兴,都纷纷推举这位圣人为王。
这位圣人就是“有巢氏”,或称“大巢氏”,又称“巢皇”。
有巢氏教穴居。(公有领域)
顺便说一句,上古所称“氏”,最早都是对神、半神降生人间的尊称,有半神的含义,比如伏羲氏、神农氏等。他们在人间的后代就以相应的“氏”传称,他们也就是最早的“贵族”。后来其他家族也纷纷效仿,以其相应的“氏”传称;到后来,与从母系传称的“姓”合为今天人们“姓氏”的最早来源。
在《路史》中记载有两位有巢氏,一位在因提纪,一位在禅通纪,可能在不同的文明时期,都曾降生过有巢氏,传授给了人类同样的文明,做了相似的事情。
《遁甲开山图》中说,远古时期,有巢氏在琅玡的石楼山(今山东诸城附近)以南为王,统治人类部族。
《通志‧三皇纪第一》中说,有巢氏统治人类部族,共传承了一百多代。而这一百多代可能都继承了有巢氏的名号,都被称为有巢氏。
《博物志‧杂说上》记载,在有巢氏统治时期末年,有大臣总揽大权,独断专行,有巢氏(最后一代有巢氏继承者)欲夺回他手中的权力,大臣怒而发动政变,有巢氏统治时期因此结束。
有巢氏开始教会人类建造房屋,虽然是最原始简单的巢屋,但首先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存问题中“住”的问题,并且开创了中华建筑文化。后来到了五帝的黄帝时期,人们已住进了“上栋下宇”的正规宫室,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每个朝代、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和风格,多姿多采,美不胜收。
燧人氏
在远古的某一时期,人类还不会用火,主要以植物果实或生肉为食,味道腥臊,对肠胃有害。这时又有一位圣人出世,他上观星象,下察五行,从天地间参悟了五行的属性,知道了火的奥妙,便教人钻木取火,把食物烤熟来吃,还教人用火冶炼金属、制作武器工具等。人类的文明因此得到大大的提升,百姓非常感恩这位圣人,纷纷拥立他为王,称之为燧人氏,又称燧皇。
燧人氏(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拾遗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在太阳月亮都照不到的遥远地方,有一个半神的国度叫“燧明国”,那里没有四季和昼夜之分。燧明国的百姓都长生不死,若活得太久而厌世,便会升天成仙而去。在燧明国内有一株火树,名叫“燧木”,非常巨大,枝叶覆盖了一万多顷的地方,云雾出于中间。后来有圣人在神游之时,偶然来到了燧明国,看到了燧木,树上有鸮鸟正用嘴啄树,粲然出火。圣人便受此启悟,发明了钻木取火,这圣人就是燧人氏。
传说燧人氏梦中神游燧明国后,受鸮鸟啄燧木出火的启发,潜心研究作火的方法。他上观天象,下察五行,最终在人间成功钻木取火,将火带给了人类。
《归德府志》记载:在阏伯台西北(今商丘西南三里处)有燧皇陵,相传为燧人氏下葬的陵墓。这个陵墓至今还在,高约十来米,在商丘西南,据说远古时期,燧人氏居住于商丘一带。
《左传‧昭公十七年》上说:若要作火,应该在宋、卫、陈、郑这四国,宋国(首都为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代表有火。
在星象中,大辰星代表大火,是心宿的第二颗星。商丘地区是大辰星在地上的分野,即大辰星在地上的对应。燧人氏夜观星象,洞察到了天地间的奥秘,从而顺应天象、配合五行,成功钻木取火。
《六艺论》记载:从燧人氏至伏羲氏,一共承传了一百八十七代。

结绳记事不简单
燧人氏除了教会人类用火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传授给人类结绳记事。据记载,那时还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就是用一些简单的绳结记录天下发生的大小事。
用一些简单的绳结,就可以记载天下发生的大小事,这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和智慧是非常博大的,恐怕不是现代人想像的这么简单。
中华易学是建立在道之理、数、象的基础上的。中华神传文化中有一个核心的思想,表述为“天人合一”,其中一方面的含义,就是:人体、自然、宇宙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对应、一理相通的,时时都在相互联系、影响的,所以从其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能够推演看出其它各方的发展和变化。比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中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部的人体信息,是人体的全息图,从人体的某一部位,甚至任一个细胞中,都能时时读出这个人的身高、体重、寿命、相貌、疾病等所有特征和变化。
宇宙间的道理自上至下,由宏观至微观都是全息贯穿和对应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都存在着看不见的对应和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一理贯通。这些道理从宇宙高层到最低层,从上至下一路贯穿下来,越到高层越简炼,内涵也越大;越到低层表现得越繁杂,也越肤浅;到了最低层次,就是人类所不断认识到的那些复杂的事理和规律等。顺应、符合那些规律,甚至于那更高的天理,人就会有福、顺遂、发达,乃至昌盛。
就像白话文与古文的比较:白话文内涵比较肤浅,说清一件事情可能得表达几千字,比较繁杂;古文内涵比较大,说清同一件事可能只需几十字,非常简炼。因此,古文所包涵的内涵和智慧要比白话文大,让人更难以理解、读明白。同理,宇宙的道之理,越往高层,智慧越大,表现得越简炼;越到低层,智慧越小,表现得也越繁杂。
比如《周易》的六十四象所包含的内涵就非常博大,远超出人类的科学与认识。而“象”的背后又隐含着“数”,“数”可看作是更简单、抽象化的“象”,“象”也可看作是引申、具象化的“数”,“数”与“象”是自然万物之理在两个不同方面的展现。世间万事万物的一切运行变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它的规律和定数,如阴数、阳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气数、命数、劫数等等,这些就是蕴含在天地万物背后的“数”。在一定的宇宙层次中,数可以诠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运行规律,所包含的智慧和内涵是非常博大的。
结绳记事就是对“数”的一种应用,将世间繁杂的事理在高层次中提炼出来,化为简单、抽象的“数”,以绳结记录出来,所以说其包含的内涵与智慧可能是现代人从所谓“进化”的谬误观念中去看,根本无法理解与企及的。
另外据说燧人氏还是人类师道的鼻祖,立传教之台,开创师道。
在远古时期,如此博大的智慧,不是人类所能具备的。古人讲,“神于天,圣于地”,是说在天为神,在地为圣,天上的神下世转生为圣人,与人类一起,在不同时期传授给人类文明,铺就了我们中华的半神文化。
参考文献:
1. 《纲鉴易知录》
2. 《始学篇》
3. 《遁甲开山图》(《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4. 《通志‧三皇纪第一》
5. 《博物志‧杂说上》
6. 《新语》
7. 《拾遗记》
8. 《归德府志》
9. 《左传‧昭公十七年》
10. 《六艺论》(《曲礼正义》引)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

TOP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五:五氏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正述。(大纪元)
【大纪元讯】二、五氏(上)

有巢氏
据《山海经》、佛经、道藏及其它古籍记载:远古以前,在人类道德高尚、心灵纯净的时期,人类是与神相通的,那时人类处于半人半神的状态,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具备一定的神力、神通。地上也有很多仙禽神兽,长满了奇花异果,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人类生活得非常幸福简单,无忧无虑,寿命也非常长。
到了后来,人类道德堕落了,变得不再纯真,人心被各种欲望所污染,变得聪明狡诈。这样人类便慢慢与自然万物产生了间隔,离神越来越远,神通就逐渐消失,自然环境也随之越来越恶化,人类开始与自然万物为敌,相互戒备伤害。
人类的爪、牙、角、毒等都斗不过动物,为了防止被伤害,为了在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这时便有一位圣人降世,他教人民架木为巢屋,躲避风雨、寒冷,抵御伤害。
人民纷相效仿,通过巢屋的保护,终于在自然界中又找到安身之地,解决了生存危机。百姓非常高兴,都纷纷推举这位圣人为王。
这位圣人就是“有巢氏”,或称“大巢氏”,又称“巢皇”。
有巢氏教穴居。(公有领域)
顺便说一句,上古所称“氏”,最早都是对神、半神降生人间的尊称,有半神的含义,比如伏羲氏、神农氏等。他们在人间的后代就以相应的“氏”传称,他们也就是最早的“贵族”。后来其他家族也纷纷效仿,以其相应的“氏”传称;到后来,与从母系传称的“姓”合为今天人们“姓氏”的最早来源。
在《路史》中记载有两位有巢氏,一位在因提纪,一位在禅通纪,可能在不同的文明时期,都曾降生过有巢氏,传授给了人类同样的文明,做了相似的事情。
《遁甲开山图》中说,远古时期,有巢氏在琅玡的石楼山(今山东诸城附近)以南为王,统治人类部族。
《通志‧三皇纪第一》中说,有巢氏统治人类部族,共传承了一百多代。而这一百多代可能都继承了有巢氏的名号,都被称为有巢氏。
《博物志‧杂说上》记载,在有巢氏统治时期末年,有大臣总揽大权,独断专行,有巢氏(最后一代有巢氏继承者)欲夺回他手中的权力,大臣怒而发动政变,有巢氏统治时期因此结束。
有巢氏开始教会人类建造房屋,虽然是最原始简单的巢屋,但首先解决了人类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存问题中“住”的问题,并且开创了中华建筑文化。后来到了五帝的黄帝时期,人们已住进了“上栋下宇”的正规宫室,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每个朝代、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和风格,多姿多采,美不胜收。
燧人氏
在远古的某一时期,人类还不会用火,主要以植物果实或生肉为食,味道腥臊,对肠胃有害。这时又有一位圣人出世,他上观星象,下察五行,从天地间参悟了五行的属性,知道了火的奥妙,便教人钻木取火,把食物烤熟来吃,还教人用火冶炼金属、制作武器工具等。人类的文明因此得到大大的提升,百姓非常感恩这位圣人,纷纷拥立他为王,称之为燧人氏,又称燧皇。
燧人氏(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拾遗记》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在太阳月亮都照不到的遥远地方,有一个半神的国度叫“燧明国”,那里没有四季和昼夜之分。燧明国的百姓都长生不死,若活得太久而厌世,便会升天成仙而去。在燧明国内有一株火树,名叫“燧木”,非常巨大,枝叶覆盖了一万多顷的地方,云雾出于中间。后来有圣人在神游之时,偶然来到了燧明国,看到了燧木,树上有鸮鸟正用嘴啄树,粲然出火。圣人便受此启悟,发明了钻木取火,这圣人就是燧人氏。
传说燧人氏梦中神游燧明国后,受鸮鸟啄燧木出火的启发,潜心研究作火的方法。他上观天象,下察五行,最终在人间成功钻木取火,将火带给了人类。
《归德府志》记载:在阏伯台西北(今商丘西南三里处)有燧皇陵,相传为燧人氏下葬的陵墓。这个陵墓至今还在,高约十来米,在商丘西南,据说远古时期,燧人氏居住于商丘一带。
《左传‧昭公十七年》上说:若要作火,应该在宋、卫、陈、郑这四国,宋国(首都为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代表有火。
在星象中,大辰星代表大火,是心宿的第二颗星。商丘地区是大辰星在地上的分野,即大辰星在地上的对应。燧人氏夜观星象,洞察到了天地间的奥秘,从而顺应天象、配合五行,成功钻木取火。
《六艺论》记载:从燧人氏至伏羲氏,一共承传了一百八十七代。

结绳记事不简单
燧人氏除了教会人类用火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就是传授给人类结绳记事。据记载,那时还没有文字,结绳记事就是用一些简单的绳结记录天下发生的大小事。
用一些简单的绳结,就可以记载天下发生的大小事,这背后所蕴含的内涵和智慧是非常博大的,恐怕不是现代人想像的这么简单。
中华易学是建立在道之理、数、象的基础上的。中华神传文化中有一个核心的思想,表述为“天人合一”,其中一方面的含义,就是:人体、自然、宇宙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对应、一理相通的,时时都在相互联系、影响的,所以从其中任何一方的变化都能够推演看出其它各方的发展和变化。比如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中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包含有全部的人体信息,是人体的全息图,从人体的某一部位,甚至任一个细胞中,都能时时读出这个人的身高、体重、寿命、相貌、疾病等所有特征和变化。
宇宙间的道理自上至下,由宏观至微观都是全息贯穿和对应的。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都存在着看不见的对应和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一理贯通。这些道理从宇宙高层到最低层,从上至下一路贯穿下来,越到高层越简炼,内涵也越大;越到低层表现得越繁杂,也越肤浅;到了最低层次,就是人类所不断认识到的那些复杂的事理和规律等。顺应、符合那些规律,甚至于那更高的天理,人就会有福、顺遂、发达,乃至昌盛。
就像白话文与古文的比较:白话文内涵比较肤浅,说清一件事情可能得表达几千字,比较繁杂;古文内涵比较大,说清同一件事可能只需几十字,非常简炼。因此,古文所包涵的内涵和智慧要比白话文大,让人更难以理解、读明白。同理,宇宙的道之理,越往高层,智慧越大,表现得越简炼;越到低层,智慧越小,表现得也越繁杂。
比如《周易》的六十四象所包含的内涵就非常博大,远超出人类的科学与认识。而“象”的背后又隐含着“数”,“数”可看作是更简单、抽象化的“象”,“象”也可看作是引申、具象化的“数”,“数”与“象”是自然万物之理在两个不同方面的展现。世间万事万物的一切运行变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它的规律和定数,如阴数、阳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气数、命数、劫数等等,这些就是蕴含在天地万物背后的“数”。在一定的宇宙层次中,数可以诠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变化运行规律,所包含的智慧和内涵是非常博大的。
结绳记事就是对“数”的一种应用,将世间繁杂的事理在高层次中提炼出来,化为简单、抽象的“数”,以绳结记录出来,所以说其包含的内涵与智慧可能是现代人从所谓“进化”的谬误观念中去看,根本无法理解与企及的。
另外据说燧人氏还是人类师道的鼻祖,立传教之台,开创师道。
在远古时期,如此博大的智慧,不是人类所能具备的。古人讲,“神于天,圣于地”,是说在天为神,在地为圣,天上的神下世转生为圣人,与人类一起,在不同时期传授给人类文明,铺就了我们中华的半神文化。
参考文献:
1. 《纲鉴易知录》
2. 《始学篇》
3. 《遁甲开山图》(《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4. 《通志‧三皇纪第一》
5. 《博物志‧杂说上》
6. 《新语》
7. 《拾遗记》
8. 《归德府志》
9. 《左传‧昭公十七年》
10. 《六艺论》(《曲礼正义》引)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点阅【中国历史正述】系列文章。

TOP

中国历史正述-创世记之一:引言
2016年11月01日 17:41分享到微信
作者: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来源:正见网
(一)神话是真实的历史
今天,人们通过电脑、硬盘等电子设备来储存资料;在电脑出现之前,人们通过书籍、文字来储存资料、记载历史。在文字造出之前,人类的祖先是否有他特殊的方式去记录、传承比文字本身更为远古的历史资料?
答案是肯定的,但却不是唯一的。
一、口耳相传
最为传统而远古的方式就是口耳相传。这种传承方式直到现在仍然实用,如古老的非洲大陆,有很多原始部落就是口耳相传着自己的历史。他们把口传历史视为一项非常神圣而伟大的使命,掌握口传历史的人一旦年老,部落就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挑选继承人,被选中的人要接受长达二十几年的训练,既要背诵自己部落自古流传下来的所有神话和传说,还要有能力将本部落新近发生的事情编入进去。在一些没有文字的部落中,本部落的历史就是以此方式代代流传,保存在继承人的记忆中。
又如中国有句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华夏民族淳朴善良的先祖们,在渐渐老去时,在临终之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将他一生所知的秘密、将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告诉子孙后代,让子孙们永远记住祖先与民族的根源——我们来源于神造,一直有神的教化和呵护。于是很多太古的历史便这样一代代口耳相传到今天,被今人称为现代的神话传说。
二、神启
一些有特殊使命的人得到神灵的启悟开示,知道了许多人类不知道的事情,包括远古发生的大事,甚至是人类、宇宙的起源等,便写出来告诉了世人,使人类明白自己的来源和历史,从而不至于迷失。
如在西藏,有世界著名的“伏藏”之谜,至今无人能解。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当某种经典或咒文在遇到灾难无法流传下去时,就由神灵授藏在人类的意识深处,以免失传。当有了再传条件时,在某种神秘的启示下,被授藏的修行者或被授藏的人(很多是不识字的农牧民)就能将其诵出或记录成文。
又如《格萨尔王传》是西藏著名的长篇英雄史诗,到今天共有百余部之多,长达几百万字。一般人想将它全部背下来,几乎都不大可能,更不必说目不识丁的农牧民。《格萨尔王传》在西藏主要以口头说唱形式流传下来,通过说唱艺人的游吟说唱世代相传。这些说唱艺人多是目不识丁的农牧民或小孩,被称为“神授说唱艺人”。他们都是在一病之后或一觉醒来,突然就能说唱上百万字的《格萨尔王传》,称在梦中得到神或格萨尔大王的旨意,得以开启记忆,从此便会说唱了。这部著名的史诗便通过这种神奇的方式在西藏流传。
三、修炼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人们通过修炼开启了洞见过去未来的智慧。中华文化源自神授,中国人自古敬天信神,历朝历代都有大量修炼人。人通过修炼可以开启智慧与功能,从而能够知道许多平常人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现在被世界公认的六种特异功能之一的宿命通,就是这样一种能力。现代物理学认识到时间是有场存在的,认识到还有另外时空的存在。宿命通功能开启后,能超越人类时间场的制约,知道一个人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有许多得道高人,洞穿人世之迷后,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预言。比如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著名的十大预言,准确预知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令后世惊叹。
总之,远古的历史,在人类历次劫难中遗失后,又通过种种特殊的途径,再次被世人所知,成为今天的神话传说。换言之,流传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很多都是保存于人类记忆中的最珍贵的远古历史资料。
至此,我们明晰了一个关键问题:神话的内涵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得从神话中寻找人类历史的源头。
(二)历史在不断重复
史前文明之谜
已消失的玛雅文化,曾以它高端发达的天文学、数学和历法震惊了现代世界,给现代人留下解不开的谜团。玛雅历法中记载,人类已经历了四个“太阳纪”,每一次太阳纪结束时,人类文明都会在大灾难中毁灭,现在已是第五个太阳纪。
现代的考古学,也不断地发现了史前人类文明存在和毁灭的证据,不断地冲击著现代人类的思想观念,震撼着世界。
1968年,一位美国业余化石专家威廉?J?米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位于犹他州附近的羚羊泉敲开了一片化石,发现了化石中间有一个完整的人类脚印,这只脚印踩在一只三叶虫上。这个鞋印长约26公分,宽8.9公分,鞋印后跟部分下凹1.5公分,与现代人类所穿的便鞋一模一样,经专家鉴定说这的确是人的鞋印。但这只脚印却是在2亿多年前踩上去的。很显然,文明到能穿鞋子的人类2亿多年前就存在过。
185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场岩石爆破中,从地下岩层中炸出了一只锌银合金的金属花瓶,制作非常精美,据估计有10万年历史。
1912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一家电子厂的工人们从3亿年前的煤中发现了一只铁锅。
18世纪著名作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献,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知道了火星有两颗卫星,并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一百五十多年以后,天文学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围发现了两颗卫星,一颗名叫弗波斯,一颗名叫蒂摩斯,时间是1877年。而且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两颗卫星运转的规律与周期,竟然与斯威夫特从上古文献中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
另外还有世界著名的良渚文化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镇。良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雕刻得非常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玉的质地很坚硬,这些玉器上所雕刻的装饰线条细如发丝,现代人类的技术水平都难以雕刻出来。据测定,良渚遗址属于五千多年前至四千多年前的人类文明,在四千多年前突然消失,这正好与最后一次人类大洪水的时间重合。
像这样的例子同样数不胜数,无法一一例举。史前文明的存在已是不争的实事。然而那些史前文明的创造者,不同时期的史前人类哪里去了呢?
人类曾经被毁灭
现代科技界有一个无法解开的石油形成之谜:现代科学认为,石油是在地球板块大变动时,地上生物在活着或死亡的瞬间被迅速掩埋进地层深处,与空气隔绝,在地底高温高压下,慢慢分解所形成的。石油的形成条件非常苛刻,根据这些条件,生物的自然死亡,或大洪水、星球相撞等灾难所引起的生物毁灭,生物尸体只会慢慢腐烂分解,无法形成石油。
据世界能源权威机构的最保守估计,现在地球上至少蕴藏有两千多亿吨的石油。生物体很大比例上都是由水构成的,据估算,若将现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转化为石油,共可产生三亿吨左右的原油。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得整体毁灭近七百次,并且毁灭后,所有生物都在瞬间被埋进地层深处全部转化为石油,几乎没有什么浪费,才能产生目前地球上所蕴含的石油量。而生物死后瞬间被埋进地层深处达到石油形成条件的概率非常微小,绝大部分都因达不到石油形成条件而腐烂消失,或成为化石等。根据这概率,地球上的生物得整体毁灭难以想像的次数,才能形成今天的石油。这意味着,地球的历史远比我们知道、甚至想像的长远得多得多!
我们查阅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与远古记载,再结合现代的考古发现,发现人类的历史和文明是重复的,是周期循环的。在人类远古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毁灭性的大灾难,如大洪水、地磁两极反转、地球板块大变动、其它星球撞地球、核战争等等。
每次发生毁灭性的大灾难后,整个人类的文明都会被毁灭,只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从住山洞、穿树皮、打造石器工具的原始状态开始,代代繁衍,并重新发展新的文明。
而说到人类与文明的毁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全球性大灾难,就是大洪水。
大洪水的记忆
在东西方都有史前大洪水的记载,如《圣经》中记载着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中国也有大禹治水的故事。据推算,诺亚洪水大概发生在公元前2400至前2300年间。而中国大禹治水所治的那场大洪水发生在尧帝在位期间,据推算同样发生在公元前2400至公元前2300年。东西方的这两场大洪水在时间上重合了,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发生的这场全球性大洪水,几乎毁灭了当时的人类文明。
除了这最后一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外,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其它很多关于大洪水的记载,有的在时间上远比最后的这场洪水更久远,这样看来,毁灭人类的洪水远不止一次吧。
玛雅文明的圣书《波波尔?乌》对大洪水作了如下描写:“发生了大洪水……周围变得一片漆黑,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倾盆大雨昼夜不停地下……人们拚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洞窟塌毁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人类就这样彻底灭绝了。”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世界上现存史料中对大洪水事件记载最完整的一部史诗,因为它是由大洪水中幸免于难的人口述而成的。在它的记载中说:“洪水伴随着风暴,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淹没了大陆上所有平地和丘陵低山,只有居住在高山和逃到高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大洪水纪录泥板文献,公元前700至600年。此一楔形文字泥板载录的内容,系长篇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一章。文字描述一名男子接获神明警告,大洪水即将来临,并依指示造船,拯救家人与“所有活物”。故事经过与《圣经?旧约全书》诺亚方舟的细节相仿。(台湾故宫博物院)
墨西哥古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记载:“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类似的记载数不胜数,在全世界254个主要民族、84种语言区域里,几乎都发现了大洪水的记载,而且情景都惊人地相似。这些说明,大洪水曾经是人类祖先们不可磨灭的共同记忆,它们曾经多次毁灭过人类的文明。
所有关于史前文明毁灭的证据中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当时人类道德的极度败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极度滥用。然而,每一次惩罚性的毁灭过后,总是有新一轮的文明重新萌生。人类的历史如浩大的轮回,不断的重复,重复的过程,似在教会人类学会敬畏、感恩和道德。
(三)谁在冥冥中安排?
那么这一切,冥冥之中,是谁在安排?
在佛教经书中也记载着,人类有大劫、中劫与小劫,每到一定的时期,人类就会发生大劫难,被大面积毁灭。从现存人类的各种神话传说与古籍记载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规律:当人类被神创造出来以后,神便一直看护着他所造的人类,传授给人类文明。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道德不断变得堕落,慢慢背离了神的嘱托,越来越不信神,离神越来越远时,神便会离开他所造的人类。离开神的保护的人类,会很快在劫难中毁灭,只剩下少数像诺亚这样信神的善良人幸存下来,带着对神的正信,开始繁衍新的人类,进入下一轮文明。
当新的人类文明开始后,又会不断有神下世,重新传授给人类文化,同时又可能会继承一些史前留下的文明,融入这一次文明中,如此循环往复。如中国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还有美洲的玛雅文化等,都是人类史前文明的留存。
现代很多人都有过算命的经历,都知道自古流传下来了各种神秘的预测学与算命术,能够算出一个人一生的大概命运,关键地方都能算得很准确,甚至有些高人能够算得完全准确。这最好的解释就是人的一生是早就定好的,安排好的,每个人只是按照写好的剧本去走完一生,某些高人提前看到了“剧透”,从而能够预知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古人都敬天信神,相信命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不光是个人命运,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这样。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各种预言,比如中国历史上就流传下来了十大预言,包括《乾坤万年歌》《武侯百年乩》《马前课》《步虚大师预言》《藏头诗》《推背图》《黄蘖禅师诗》《梅花诗》《金陵塔碑文》《烧饼歌》等。在国外也流传有《诸世纪》《格庵遗录》《圣经启示录》等等,这些预言能预知几百、数千年后人类社会的整体变化和所发生的大事,而且几乎全部应验。
这些不得不引起人类的思考:人类的历史是不是早就安排好的?我们人类的这一次次文明的轮回,以及我们这部恢弘磅礡的中华史,是不是背后蕴含着更高智慧生命的精心安排?是不是有其不为人知的终极目的与真相?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重新回顾这一轮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或许应该有不一样的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参考文献:
1. 美国《探索》(Discovery)频道
2.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正见系列丛书)
3. 《环球科学》(Scientific American,即“科学美国人”)杂志
4. 柏拉图《对话录》

TOP

【中國歷史正述】五帝之八:堯道治國

更新時間 : 2016-11-28 12:40 AM [紐約時間]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新唐人訊】八、堯帝(上) 堯道治國
廣告

堯帝登基

帝嚳死後,長子摯繼承了帝位,是為帝摯。

堯,名放勳,因從小在母家長大,所以從母姓伊祁,或姓祁,十五歲時開始輔佐帝摯,開始被封到陶地,後來又改封到唐地,成為唐地諸侯,所以又稱為陶唐氏。






帝堯像,出自清姚文翰繪《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據說帝摯沒有大德行,在位九年,沒有甚麼政績,而堯卻具有聖德,所以天下諸侯都來歸順堯。帝摯也自覺德性不夠,而服於堯之德義,便帶領著群臣來到唐地,傳位於堯。堯常常在夢中夢見自己攀天而上,知道了自己有天命,便接掌摯的君位,成為天子,並將摯封於高辛。也有的說帝摯在位九年,荒淫無度,天下諸侯便廢了摯,擁立堯為帝。
制定曆法

堯帝登基後,設立了掌管天文曆法的官職,稱為羲和。羲和本為天上的神仙,《山海經》中記載,羲和為太陽之母,生十日。上古神話中,羲和為「日御」,是太陽之神。

中華文化,源自神授,講究天人合一,地上的官職多與天上的神位等相對應,常以神名、神位命官職。如共工為水神,地上掌管治水相關職務的官職也稱為共工;再如祝融為火神,地上火正之職也稱為祝融等等。

堯帝任命絕地天通的重、黎的後人為羲和之職,他們便因官職而改氏,分別稱為羲氏與和氏。這兩個氏族共同掌管天文曆法,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修訂曆法,制定農時,指導百姓生產耕作。從此羲、和兩氏族世代擔任這一重要職務,一直延續到三代。在夏朝仲康年間,因羲氏、和氏沉淫於酒樂,廢時亂日,擅離職守,沒有準確預測出日食的時間,仲康便派胤侯前去征討。關於仲康年間這次日食的描述,現代天文學已印證了這一遠古歷史事件。在三代之後的歷朝歷代,也都設有天文曆法之官,只是名稱不一樣,如:太史令、太史監、太史局、司天台、司天監、天文院、欽天監。


堯帝任命絕地天通的重、黎的後人為羲和之職,共同掌管天文曆法,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修訂曆法,制定農時,指導百姓生產耕作。圖出自明仇英繪《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頁。(公有領域)

堯帝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別駐於東、南、西、北四方,以觀察和記錄一年當中太陽升起落下的時刻和二十四宿在黃昏時出現的方位,以及晝夜時間的長短等,並將天象與物象相對應,以確定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這四個時刻,定四季分節氣,並且以增加閏月的方法將四時節氣的輪迴與太陽回歸週期對應上,將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中國傳統曆法,不同於西方曆法,現在世界普遍使用的西方格里曆只是純粹的太陽曆,沒有將天、地、人對應合一,只是用來單純計時之用。而東方曆法是陰陽合曆,將月亮、太陽、星宿、天象、物象等運轉變化的週期完美對應,上應天道循環,下合農時物象,是天地人相合一的完美曆法。
堯道治國

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堯廣開視聽,設置了「敢諫之鼓」,讓普通百姓都可以隨時對國家發表意見;並樹立了「誹謗之木」,歡迎天下百姓隨時指出他的過失。「誹謗之木」是由一根橫木相交於柱頭之上,其狀如花,發展為後世的「華表」,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堯的這些做法,不僅體現了他博大的胸襟,還為後世帝王樹立了千古典範。


帝堯諫鼓謗木,明代張居正編撰《帝鑑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堯把天下人的幸福都視作自己的責任。他說:「如果有一個人挨餓,就是我餓了他;如果有一個人受凍,就是我凍了他;如果有一個人犯罪,就是我害了他。」《說苑》載:「不賞而人勸,不罰而人治,先生而後殺,是為堯道。」

堯心繫天下百姓,他身為帝王,生活極其儉樸,甚至不如一般百姓。《屍子》記載說:都說君王居住於九層瑤台之上,而堯居茅屋;都說君王有九種禮服,而堯只有大布衣裳;都說君王宮中設有早、中、晚三市,繁華異常,而堯居無定所;都說君王山珍海味、珍饈百種,而堯只有糙米飯野菜粥;都說君王坐乘麒麟青龍等裝飾的龍輦,而堯只有素車黑馬。

《韓非子》說:堯做君王后,夏天穿著麻布衣,冬天穿鹿裘,居住的房子,椽子都沒有修整,參差不齊,屋上蓋的茅草都沒有修剪過,平日吃的是粗糧飯、野菜湯,連一個看門人的生活都比這強。說的就是帝堯的簡樸和親民。

堯以身作則,為百姓樹立孝、慈、仁、愛之道,愛民如子,使他的聲名遠播,連四方蠻夷都受到感化,紛紛派遣使臣前來朝拜。《述異志》記載:堯時,南方邊遠的越裳氏前來朝見,向堯帝進獻一隻千年神龜。神龜三尺見方,背上有科斗文,記載了天地開闢以來的人間大事,堯命人把文字記錄下來,稱之為龜曆。

對於那些作亂無道的諸侯,堯帝便進行討伐。《帝王世紀》與《呂氏春秋》記載,九黎後裔三苗部落,在堯時仍然作亂,不聽帝命,堯便派兵討伐,在丹水邊大敗三苗。

參考書目:
1. 《帝王世紀》
2. 《稽古錄》
3. 《綱目前編》(《繹史》卷八引)
4. 《山海經》
5. 《楚辭補注》
6. 《尚書正義》
7. 《尚書》
8. 《古今注》
9. 《說苑》
10. 《屍子》
11. 《韓非子》
12. 《淮南子》
13. 《述異志》
14. 《呂氏春秋》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6 ... thash.7uZD1dtJ.dpuf

TOP

【中國歷史正述】五帝之八:堯道治國

更新時間 : 2016-11-28 12:40 AM [紐約時間]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新唐人訊】八、堯帝(上) 堯道治國
廣告

堯帝登基

帝嚳死後,長子摯繼承了帝位,是為帝摯。

堯,名放勳,因從小在母家長大,所以從母姓伊祁,或姓祁,十五歲時開始輔佐帝摯,開始被封到陶地,後來又改封到唐地,成為唐地諸侯,所以又稱為陶唐氏。






帝堯像,出自清姚文翰繪《歷代帝王真像》。(公有領域)

據說帝摯沒有大德行,在位九年,沒有甚麼政績,而堯卻具有聖德,所以天下諸侯都來歸順堯。帝摯也自覺德性不夠,而服於堯之德義,便帶領著群臣來到唐地,傳位於堯。堯常常在夢中夢見自己攀天而上,知道了自己有天命,便接掌摯的君位,成為天子,並將摯封於高辛。也有的說帝摯在位九年,荒淫無度,天下諸侯便廢了摯,擁立堯為帝。
制定曆法

堯帝登基後,設立了掌管天文曆法的官職,稱為羲和。羲和本為天上的神仙,《山海經》中記載,羲和為太陽之母,生十日。上古神話中,羲和為「日御」,是太陽之神。

中華文化,源自神授,講究天人合一,地上的官職多與天上的神位等相對應,常以神名、神位命官職。如共工為水神,地上掌管治水相關職務的官職也稱為共工;再如祝融為火神,地上火正之職也稱為祝融等等。

堯帝任命絕地天通的重、黎的後人為羲和之職,他們便因官職而改氏,分別稱為羲氏與和氏。這兩個氏族共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