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中國歷史正述】五帝之五:垂衣裳而天下治

更新時間 : 2016-11-23 01:09 AM [紐約時間]


SubmitCancel

【新唐人訊】五、黃帝(四)
廣告

奠定中醫

黃帝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奠基人。據《帝王世紀》等文獻記載:黃帝與大臣岐伯(或另包括鬼叟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等談論醫學,並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建立了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脈象學、藏像學、經絡學、病因學、病機學、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基礎原理,被稱為中醫始祖。全書包括《素問》、《靈樞》兩部分,各八十一篇,與《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合為中醫四大經典。


黃帝曰:善養生者養內。《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岐伯是上古著名的神醫,是黃帝之臣,《黃帝內經》是道家從天人相應的層面,講述長生之道、養生之術,及醫療理論與方法的經典,多以岐伯與黃帝問答的形式寫成。中醫歷來被稱為「岐黃」或「岐黃之術」,可見《黃帝內經》在中醫中的泰斗地位。

另傳說黃帝與岐伯、雷公等人談論醫學,涉及到脈學、經絡、臟腑、疾病、腧穴、針法等內容,被以回答的方式記錄下來,共八十一問,稱為八十一難,寫成《難經》。

此外,岐伯還受黃帝之命著有《內外術經》十八卷,教制九種針灸方法,現已失傳。


唐代畫家繪製的岐伯畫像(公有領域)

黃帝、岐伯等,都是修煉有成的修道之人,中醫是建立在道家基礎之上,源於道家的。早期中醫著作中多為道家修行原理和方法,與養生和修煉密不可分,是道家體系於世間的一部分。黃帝和岐伯等為後世建立醫學,不僅奠定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基礎,也確立了中醫源自於修煉、源於半神文化這一關係。
開創漢服

黃帝還是中國傳統服飾的始祖。《周易》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據說黃帝之前,人們穿的是獸皮及麻葛短衣,作用只是用來遮羞、抵御風寒、保護身體。從黃帝開始,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正式的衣裳,才將服飾作為一種禮儀與制度,教化天下,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黃帝作衣裳應為中華漢服文化的起始。

黃帝開啟漢服文化,不能不提起黃帝的正妃——嫘祖。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她是歷史上第一位教人種桑養蠶、製作絲綢的人,從此人類開始穿上絲綢衣裳。絲綢衣裳光艷華柔、飄逸若仙,華夏衣冠上國的歷史從此開始。在數千年時間裡,中國的絲綢製品冠絕全球,為世界各國所追崇、仰慕。這一切源於嫘祖的功勞,後世尊她為蠶神,或先蠶,北周以後歷代都有祭祀嫘祖的先蠶禮,是國家最高祀典之一,由皇后親自主持祭祀。


嫘祖,元王禎《農書》插圖。(公有領域)

黃帝後裔

黃帝一共有四妃,正妃是嫘祖,次妃依次為方雷氏、彤魚氏、嫫母。據說嫫母長得非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得黃帝敬重。《史記》記載: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建立了自己的姓氏並流傳下來。這十四人共有十二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佶、儇、衣。

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等都是黃帝的子孫。另外《山海經》記載,犬戎、北狄等蠻夷民族也都是黃帝的後裔。
發明創造與建立葬禮

據史書記載,我們沿用至今的許多發明,也都是黃帝時期創造出來的。如:釜甑、車、舟、舂杵等。《世本》記載:黃帝時,伯余始作衣裳,胡曹發明了帽子,於則發明了鞋。

另外黃帝還規範了葬禮。據說黃帝之前,人死後便用柴草包裹著,扔到野外,也不埋葬,任憑野獸啃食。黃帝開始建立了葬禮,完善了中華禮儀制度,製造棺槨以埋葬死者,使死者入土為安,明示了人類的尊嚴。

這些看似普通卻影響了人類幾千年的發明,可能有些在黃帝之前就已有了,但黃帝時期,為中華五千年輝煌的文明打下了最全面而系統的基礎,是中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使中華民族正式步入人文時代。
得道成仙

黃帝一生修道,以道治國。在涿鹿大戰前夕曾得到過九天玄女的傳授,平定天下後,他又四處尋仙問道,潛心修煉。


黃帝問廣成子治身之要,《御世仁風》(明萬曆四十八年鳳陽刊本)插圖。(公有領域)

《莊子》記載:黃帝登帝位十九年後,聽聞廣成子在崆峒山仙居,便不顧路途遙遠,前往拜見,詢問「至道」。第一次受到廣成子的拒絕,廣成子說:「你治理天下以來,雲氣還沒凝聚好就變成雨掉了下來,葉子還沒待枯黃就落了,還跟我談甚麼至道?」黃帝回宮後,閉門思過三月,再次去拜見廣成子。廣成子見時機成熟,便高興地向黃帝講授了「至道」的精髓,並傳授給他一卷《自然經》。

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後,又登過王屋山,得取《丹經》,並向玄女、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過後又回到縉雲堂修煉,修煉圓滿後乘龍昇天,在位共約百年。

《史記》記載:黃帝採來首山的銅,在荊山下鑄鼎。鼎剛剛鑄成,就有一條龍從天而降迎接黃帝登仙。黃帝當即騎上龍身,跟從黃帝修行的後宮及大臣共有七十餘人,也一起爬上了龍身,飛升而去。後面趕到的一些小臣,也想隨黃帝昇仙,便匆忙抓住了龍鬚,結果龍鬚斷了,這些小臣都墜落到地上,黃帝隨身帶的弓也掉在地上。百姓仰望著黃帝上天,便抱著黃帝掉下的弓和龍鬚號啕大哭。後來這個地方便稱為鼎湖,黃帝掉下的那張弓稱為烏號。

在陝西省中部,有個黃陵縣,黃陵縣城北有座橋山,橋山頂上有一座高大的陵墓,相傳這就是黃帝的陵墓,稱為黃陵,此縣也因此得名。據說黃帝修煉圓滿,乘龍昇天後,百姓極懷念他,思之不得,便將黃帝在凡間穿過的衣冠等埋葬在橋山,建立衣冠塚,以祭拜、懷念,就是今天的黃陵。

參考書目:
1. 《帝王世紀》
2. 《史記》
3. 《山海經》
4. 《古史考》
5. 《世本》
6. 《莊子》
7. 《抱朴子》
8. 《博物誌》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6 ... thash.u1ns6D0b.dpuf

TOP

【中國歷史正述】五帝之一:德化天下

更新時間 : 2016-11-16 01:14 AM [紐約時間]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大紀元)

【新唐人訊】 一、亦神亦人的五帝
廣告

關於五帝的歷史記載

五帝時期是中國近五千年文明的第一個階段。它介於漫長的三皇時期與中國第一個以「家天下」治世的朝代——夏朝之間,前後近千年的時間,也就是大約在距今四千多年到五千年之間。

經過了漫長的三皇時期,華夏的先祖們不僅獲得了人類應當具備的基本生活能力與文明,更重要的是,在那看似原始的生活狀態中卻早已蘊含了博大深邃、貫通天地人神的半神文化基礎。五帝時代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系統地築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華夏文明大廈。

「帝」在上古文獻中,最早多指「天帝」之義,就是眾天神之君的意思。這一點,商、周的相關文獻記述得很清楚,請參閱後續各代書敘。「五帝」時期的帝君,也多是「神於天,聖於地」的半神治世。一直到平定水患、開啟夏商周禮樂天下又一個歷史時期的大禹王,都是神通廣大,有很多神跡傳世的。與三皇時期不同的地方,是這一時期這些在天為帝、在地為王的偉大帝君,開始用他們在人間的大德行,系統奠定本輪五千年文明德性與人倫教化的根基。所以一千五百年後,一代人文宗師孔子對五帝的教化,五體投地,景仰備至。

五帝時期已有了系統的文字和專職記錄歷史的史官,帝王的言行和人間大事得以真實完整地記錄下來。後來在漫長的歲月流傳中,自然災難或社會變更等各種因素的作用,使原始文獻到今天大量遺失。但慶幸的是,華夏文明在歷史記錄上有兩個特點:一是從五帝時代就開始不間斷的歷史傳說與記錄,事凡重大歷史人物、事件都有所流傳和記載;二是後世著作中,不論是史書,還是其他各種文獻,都會不斷引述先人的歷史傳說與記載。這種滾動積累、交叉參證的方式,使得中華歷史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上,都以全息的方式展現出整部華夏歷史,使得中國近五千年的發展歷程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不間斷記錄的歷史。

由於史籍眾多,許多史實由不同文獻交互參證,其根本史實可信度很高。相比其他民族歷史而言,中華歷史對考古實物的依賴性相對較低。而近現代新的考古成果不斷湧現,也在不斷印證著中華上古史。
五天帝與感生帝

中國自古又流傳著五天帝之說,認為掌管人類三界這個低層宇宙層次中所能知道的最高的自然之神是昊天上帝,又稱天帝、皇天、上帝、天皇大帝、老天爺等。昊天上帝之下是五天帝,分別主管東、南、西、北、中這五方,代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又稱五方上帝或五行帝等,古時對昊天上帝與五天帝的祭祀非常隆重,稱為大祀。

中華傳統文化中講究天人合一,將天、地、人並列為「三才」,認為三才相互對應、影響,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人間將發生甚麼大事,天象必定會有所彰顯,自然界也必會有相應的徵兆出現,以預示人類,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所以古人常常夜觀天象,以預知人間將發生的大事。

古人將天上人眼所能觀測到的星星,大體上劃分為「三垣四象」,以中垣「紫微垣」為中心,代表天帝所居住的地方,對應人間的皇室。上垣「太微垣」次之,代表天庭,對應人間的朝廷。太微垣以「五帝座」為中心,五帝座共五顆星,是太微垣中最亮的五顆星,代表五天帝之位。

《春秋緯‧文耀鉤》說,太微垣中有五帝座星,為五天帝之精氣所化,代表五天帝:青帝名為靈威仰,赤帝名為赤熛怒,黃帝名為含樞紐,白帝名為白招矩,黑帝名為汁光紀。

孔子說:五天帝代表五行,是五行之神,他們按照不同的時間秩序化育萬物。

古人認為五天帝分別代表五行,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理,在不同的時間,按照五行之德輪流執政,神於天而聖於地,在天為天帝,對應到地上為人間君王。

在上古時,五天帝之精氣降於人世,感生為人間君王,使他們代表不同的五行之德在人間執政,化育萬物,所以也稱為「感生帝」。目前記載下來的,最早的五位「感生帝」分別為:東方青帝太昊(五行為木),南方赤帝神農(五行為火),西方白帝少昊(五行為金),北方玄帝顓頊(五行為水),中央黃帝軒轅(五行為土),他們是記載最早的五位感生帝。

《春秋緯‧保干圖》記載,人間的帝王,與天地相通,血氣中都含有五天帝之精。

《禮記正義》中也說:「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

所以人間君王又被稱為五天帝之子,受命於天,如:夏朝稱為白帝之子,商朝稱為黑帝之子,周朝稱為蒼帝之子……

中華文化源自神傳,博大精深。中華歷史上不同的帝王與朝代,都具有不同的五行之德,對應五行,依據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之理,順應天道運行的法則,輪流更替執政,依天命而行,演繹著中華五千年文明。每個朝代、帝王能夠坐擁多少年江山,都是有它背後的天數與安排的,以此縱觀整部中華史,也都有它的安排和目的所在,唯有讀懂它,順應天命,才不至於在歷史中被淘汰,才可擁有美好的未來。
五帝是誰?

「神於天,聖於地」的五帝究竟是哪五位,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除《尚書》、《國語》、《左傳》之外,先秦諸子的著作也有大量記載和引述。由於視角不同,關於五帝有不同說法,以下列舉幾例:

《易傳》、《大戴禮記》等記述五帝為:黃帝、顓頊、嚳、堯、舜;
《戰國策》載五帝為:黃帝、伏羲、神農、堯、舜;
《呂氏春秋》、《淮南子》記載為:黃帝、顓頊、伏羲、少昊、炎帝;
《尚書‧序》、《白虎通義》記載為:少昊、顓頊、嚳、堯、舜;
《史記》、《世本》等採述為:黃帝、顓頊、嚳、堯、舜;
《資治通鑒外紀》則採用為:黃帝、顓頊、嚳、堯、少昊。

就相關史料綜而言之,這一時期雖然並不僅僅只有五位帝王治世,但確是以五位用大德行教化天下的帝王為代表的歷史時期。我們以史料較多的黃帝、顓頊、嚳、堯、舜來書敘,勉力書述此間帝君德化天下的情狀於一二吧。

參考書目:
1. 《隋書‧禮儀》
2. 《中庸》
3. 戰國楚簡《子羔》
4. 《春秋緯‧文耀鉤》
5. 《孔子家語》
6. 《春秋緯‧保干圖》
7. 《元命苞》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王馨宇)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6 ... thash.gdoVAF4o.dpuf

TOP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之蒋介石
【千古英雄】抗撒旦复华夏 五千文明守护神

千古英雄人物蒋介石。(大纪元)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即为各宗族共同的命运的记录。此共同之记录,构成了各宗族融合为中华民族,更由中华民族,为共御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国国家悠久的历史。这一部悠久的历史,基于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复发扬中华民族崇高的文化。”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引言
十七世纪,李自成送走大明朝众生,满清一朝应运入主中原。清朝众生带来自己的天朝文化,经康、雍、乾三代鼎盛,十九世纪由盛而衰。趁中国人道德下滑,国势衰竭,西方列国雄起,东西文明碰撞,两次鸦片战争,清廷败北,割地求和。一八五零年,洪秀全受天命建太平天国,打下中国的半壁江山,几至颠覆满清。随后,太平天国退出历史舞台。清朝走入末年,内部的腐败伴随着外来的侵略,加速了中国人道德的败坏和堕落,不但造成清朝灭亡,也带来五千年从未出现过的危局。
孙中山以自己为“洪秀全第二”,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引发辛亥革命,结束清朝。承五千年中华之道统,采中外思想之精粹,他创三民主义;为救民族于水火,缔造共和,并组党、建军。中华复兴,任重道远,还需要有人承接其伟业。
1945年3月巡视空军基地的蒋介石(公有领域)
历史的目光落到了青年军人蒋介石的身上。布衣出身的蒋介石,饱读诗书,天资聪颖,博古通今,学贯东西;十九岁入保定军校,二十岁东渡日本学习军事。辛亥革命打响后,他立即回国参战,光复杭州。民国甫立,又果断出手诛逆。他投身讨伐袁世凯之二次革命,登永丰舰忠心护主。他的智慧、坚忍、成长背景、开阔的视野,以及做大事而不邀功的特质,赢得孙中山的充分尊重与钦佩。蒋介石是继承国民革命大业的不二人选。为消灭军阀,统一国家,孙中山委派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负命出山,两年后,北伐告成,中原统一。
蒋介石浴血奋战,领导人民捍卫中华,在历史舞台上屡建奇功,改变了中国、亚洲和世界的格局。他的睿智和彻悟,保护了中华五千年神传文明,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留下宝贵的遗产,无愧为推动历史车轮的巨人。
然而,他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短短四年中,失其政权于中共。这似乎是世间凡事无法逾越的成、住、坏宿命之安排?
世人勿忘,这是一个非常的年代,是人类非正常发展的特殊时期。为祸人世间一百多年的共产主义,以共产党的形式在众多国家出现,受宇宙间旧势力操控、扶持、使之扩大,甚至在一时间成了小气候。
在这个道德迷失、是非不分的年代里,世界许多国家的首脑们、中国国民党早期的领袖们,还有那些投身共产革命的共产党领袖及大批普通党员,都未能看清共产邪灵的本质。他们以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共产党这个异类,对于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都采取了纵容的态度。由此,人类承受了近百年的共产灾难,其延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空前绝后。人类社会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段历史,成为近现代中国最惨烈的哀章痛节。
当之无愧,蒋介石是世界历史上最深刻、最全面认清共产党本质之第一伟人!
蒋介石用“邪魔撒旦”直接点出了共产党对中国侵略和征服的意图。“他(共产党)的目的不是为了中国和平与民主,而是对于中国的侵略和征服。”“魔鬼撒旦的权势,不仅在其使用暴力来威胁我们生命和身体的安全,使我们在恐怖之中,向他屈服。”“当一个民族受到魔鬼撒旦的摧毁和控制,总有不向那恶魔屈服的人们,站在一起,为民族独立和自由来奋斗。”(一九五七年)
蒋介石日记(曹景哲/大纪元)
蒋介石预见了中共对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破坏,共产党“要把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崇高优秀的历史文化,摧毁无遗;要把我们中国以仁爱和平为本位的伦理,转变为冷酷残忍的斗争,参加国际的残杀。”(《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三十二《书告》)
蒋介石深刻指出人类怎样纵容了邪恶的蔓延:“世人往往因为失望、悲观、苟安、自私,就丧失了他当初对上帝的信仰,致使恶魔猖獗,正义渐泯,坐视‘反神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蔓延全球,以致人类相互间,只有欺诈、恐怖、暴力与残杀的存在!”(一九五二年)
蒋介石认清了共产主义是反人性的。“共产主义之邪恶本质,原以征服人性,为其存在的前提。任何共产极权,无不是建立在一项庞大而残酷的‘人性改造工作’(洗脑交心)的基础之上,亦无不陷入于一场与人性对抗永无终止的战争之中。”“中共必须面对另一强大挑战,就是中华文化坚韧不屈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代表人文主义最高光辉,历五千年而道益光,业益盛,即赖此一文化生命力为涵濡蕴蓄;此一源自人性,基于伦理的优美文化,构成了每个中国人精神深处无可改变的价值信仰。与共产主义崇尚仇恨暴力的邪恶本质绝不兼容。”(蒋介石,《针对世变匪乱贯彻我们革命复国的决心和行动——对十届四中全会的指示》)
蒋介石看到世界的信仰危机:“我感觉近年以来,科学愈发达,物质文明愈进步,而道德愈低落,精神生活亦愈贫乏,于是人们都感觉内心空虚,更觉得人生渺茫和恐怖而无所归宿。”“我们人类的天性受自上帝的灵性,这个灵性,就是仁爱的精神,这个仁爱就是宇宙真理的所在,也就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所在,大家须知,这个上帝的灵性,在中国来说,就是‘天命之谓性’的‘天性’。”
蒋介石谈到物质和精神:“今日共产匪徒所最惧怕的,亦是其所最仇恨的,乃不是看得见的科学物质,而是看不见的道德精神。……只是道德精神力量,特别是宗教精神力量方面,可以说它们一无所有,而且它们永远亦不会有这样不可见而又无可限量的精神力量!”(一九六零年)
蒋标准戎装照,摄于1944年当选国民政府主席后。(公有领域)
蒋公的学识、视野和彻悟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世界领袖与哲人,在宇宙末劫前,力挽狂澜,拯救众生。他对神的信仰,对生命、物质、精神和宇宙的认识,也早已逾越了任何宗教的体系。他在一九七二年就预见到苏联共产集团将于一九九零年解体,而中共的解体则要慢一步。(蒋纬国,《我的父亲蒋介石》)显然,他已经从宇宙高层得到神的启示,看到世界的未来。从孙中山在普陀山遇佛,到蒋介石多次见证神迹,都可以看出创世主对中国的特别关注。
可以说,在世界发生重大改变之前,在宇宙最后考验人类是否能走出末劫之前,在宇宙中旧势力安排的共产党上升时期,蒋公作为先知先觉,在世界各国对共产党的绥靖中,高处不胜寒。蒋介石“孤木难撑世间大厦”!他在人间层面被共产党称为的“失败”,也是旧势力安排造成。
蒋介石对中共入木三分的深刻剖析,毕生对共产党的英勇作战和铲除,给后人认清共产党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样本。共产党的出现,成就了蒋介石身为千古英雄的历史环境。创世主通过蒋介石为人类走出劫难设置了最终的解。
蒋介石的时代,无疑是世人迷茫的时代,悲剧的时代。他壮志未酬,却和著血泪,把感天动地的伟岸身影悲壮地留给世人,编织成人类解救自己的经验教训及正确路径。历史真是深刻的教科书啊!在蒋介石的大智大慧中,充满了无奈的大悲,大悲中又时时体现了他的大善和理性,为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着想的英勇牺牲和忍辱负重的凝重深情……
力挽世界反神信仰、反传统道德狂澜之巨人蒋介石,中华五千年神传文明的伟大守护神!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TOP

返回列表